1. 首页 > 知识问答

传统货币运作模式分析(从传统法币到数字货币的适应)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资本在不同时空的置换交易背后,金融的本质在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这种人际合作秩序的拓展必然依赖经济的效率的提升,其背后伴随着人性百态,其中亢奋与胆怯也构成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

  金融不断进化的过程,也催生了人类社会诸多变化,大到帝国兴衰,小到个人贫困。

  而金融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催生现代纸币与中央银行,促使了前工业时代英国的崛起,现代金融市场的繁荣,以及奋斗期间的个体的财富荣誉;另一方面,这种提升鼓励冒险,其后果并非均匀分布,因此带来了现代时代的大萧条,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再到欧债危机,再到中国。

  金融进化之中,“印钞者”中央银行是不可不谈的话题,从最早的瑞典央行到英格兰银行,再到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甚至中国央行,全球央行与金融危机的博弈与互动,某种意义上构成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制度的过去与现在。金融进化从国家到个人,其优点和短板都在体现。除了监管者与资本市场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鼠游戏,更在于社会个体在经济博弈之外的调节与合作。

  金融离不开银行,现代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动脉,其中流动着源源不断的金钱。回顾金融的本质,不得不谈银行。

  中央银行大概是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银行,中央银行家往往成为报纸头条主角或者阴谋论的核心。作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曾经被冠之以“堡垒中的堡垒”,其诞生亦被视为当时最重要的金融革命。

  今天谈起中央银行运作规范,往往言必及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如何如何,以至于《××战争》中大喝一声,你知道中央银行是私人银行么?不少人顿时傻眼,马上以为知道了惊天秘闻,随即对阴谋论之流五体投地。事实如何?历史犹如化石,永远是层层叠叠而就,真相总是比有的人想的单纯,也比另一部分人想的曲折。英格兰银行在17世纪诞生,其成立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战争。以美联储为例,美联储是一个怪胎,它是国家政府的一部分,却又小心翼翼地置于选举程序之外,同时又与纯粹的政治权力完全绝缘。这使它成为缓解“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本质对立的机构,换言之,它是华盛顿与华尔街之间的旋转门。作为资本的政治代言和监管者,美联储决定了谁将贫穷,谁将富有。美联储是完全私人性质的中央银行,政府在美联储占有的股份是零,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不像英国的私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政府还始终保持20%的股份)。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美国将中央银行称为“美联储”也颇有一段来历。由于18世纪末期中央银行的名称始终与英国的国际银行家阴谋联系过紧,因此美联储的总设计师保罗·沃伯格用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名称来遮人耳目。

   聪明不过希腊人,他们早就说战争是一切缘由之父,而一切战争的母体则是金钱,因此,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军事实力,也是各国的融资能力。作为大陆强国的法国和海洋强国的英国,在欧洲历史上一直斗争不断。法国在西欧面积最大,人口又是英国的三倍,这些因素在冷兵器时代都非常重要。而英国之所以能够持续应对甚至在18世纪打败法国,其背后离不开制度的作用,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支撑与财产权的保护。

  国家竞争中,制度为什么如此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指出英国直到16世纪还没有什么成功“迹象”,他如此评价17世纪英国的窘迫境地:“法国的规模和西班牙的财政资源使这两个国家都成了欧洲的强国。尼德兰的效率达到了同样的目标。这三个国家都向英国提出了不断的挑战……英国必须寻找一个中间的领域。”

  所谓“中间领域”,对于英国而言就是开拓新市场,建设新制度,使得原本在16世纪完全看不出冠军样的英国在18世纪领跑,成为一个“最有效率、发展最快”的国家。事实上,历史上欧洲的地理分割纵然使得各类冲突绵延不断,但也造就了不同的制度竞争以及国家演化,谁占优,就引来效仿;谁落后,就难免被淘汰。

  依赖商业和贸易,英国面貌开始变化。按照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数据,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末,英国人口增长大概4倍,同期法国人口只增加了四分之一,英国人均寿命以及城市化也高于法国,伦敦人口增加了13倍,伦敦已经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

  金融业影响渗透入政治,反过来说,金融业的发轫更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变革。比起欧洲同侪,英国银行业起初委实不起眼。意大利人13世纪已经发行城邦债券,其北部城市热那亚的作用一度被历史学家认为堪比今日的国际结算银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16世纪已经孕育了现代期货期权交易,相形之下,17世纪末的英国金融业远远谈不上繁荣。伦敦城的金匠们刚刚开始学习利用个人信用经营银行业务,比如保留一部分储户的现金,同时将剩余部分借贷出去,金匠的收据也开始作为银行本票的雏形大行其道。一位20世纪债券市场的先驱曾经如此吐槽当时的伦敦,“没有货币市场,没有实质性的银行,没有组织有序的国家债务”,其运作模式被视为难以脱离中世纪君主贷款窠臼。

  不仅因此,国王之手始终不时染指金融。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曾经因为财政枯竭而通知铸币厂不得对外支付,这使得商人们已经放入铸币厂的金银强行被国王“借走”。值得一提的是,查理一世在位30年间可谓英国历史动荡最为激烈的时刻之一,国内以英国国教为主的新教徒和传统天主教势力斗争不休,国外则是席卷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霸权崛起与信仰分歧的产物。 三十年战争中,英国站在新教一边,而查理一世本人则偏向天主教,又与罗马教廷交往密切,甚至希望在苏格兰强行推进宗教改革。加上其与议会的多次失和,最终导致了个人的覆灭,成为唯一一位在王位上被处死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1672年曾经让财政部汇票赎回暂停,此举令不少颇具声望的金匠破产,对公众打击不小——须知,早期的银行业与金匠渊源甚深,不少人认为银行家主要来自金匠,但也有金融史学家认为银行起源不仅来自金匠,还有商人、公证人、实业家、包税商。实际上,从1666年起,英国就规定了铸币自由,意味着只要付出一定熔铸费用,人人都可将金银送去铸币厂换来足额货币。

  也正因为如此,铸币厂的地位之高比起今天的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当年艾萨克·牛顿晚年就一直担任皇家铸币厂厂长,并且因为督办得力被封为爵士。如此金铺,理所应当被视为安全的托管所在,但类似上文之事却发生过不止一次。

  类似事件使得英国民众充满了不安全感,一方面促使他们把现金存入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手中(如前所说,他们不少是金匠出身),另一方面,日渐充盈的社会资本此刻迫切需要可靠的储蓄之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银行——英格兰银行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时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货币的发行和监管依然在朝着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方向迈进。近日Facebook(简称FB)发布其加密货币Libra(天秤币)白皮书。白皮书开宗明义声明,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声明Libra是由FB独立的子公司Calibra发起的,由一篮子货币作为支撑(储备),由独立的基金会(注册在瑞士,成员单位将达到100家)而非FB独自管理,在区块链平台上运行的稳定币;计划在2020年正式推出,同时配备名为Calibra的数字钱包,推出独立的APP。有储备资产支撑的Libra不同于比特币一类没有储备资产的链生币,白皮书一经发布,其“无国界的货币”(GlobalCoin)、“为数十亿人服务”的提法,即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事实上,尽管法定货币确实是从金属本位制脱胎而来的,但不代表稳定币就能脱离法定货币单独运行。脱离法定货币,稳定币同样没有法定财富与之相对应,也就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 作为法定货币的代币,与一篮子法币挂钩的选择,其难度和挑战远大于只与单一法币挂钩的做法,其落地运行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并不一定比单一法币的代币更好;全球加密币不等于真正的全球货币,无法取代法币,更无法升级为超主权世界货币;货币与清算,不只是技术问题,其更需要满足各国法律监管的要求,以及商业模式上可行;尽管目前的国家主权货币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但这却是经过长时间优胜劣汰不断演化的结果。在国家依然存在,实现世界大同或者至少实现世界多极化,世界最大的两国乃至多国相互制衡,达成共识,愿意放弃本国货币——共同搭建超主权世界货币的局面出现之前,要纯粹依靠技术手段打造出超主权世界货币(全球币)并不现实!总之,数字货币作为新兴金融产物,其对应的各种基础设施、技术储备和政策支持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前提下,在超主权货币的道路上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