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财审是什么意思?(尽调、财审与内审的区别)

一、尽职调查报告亦译“审慎调查”,是指在收购过程中收购者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经营和财务情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潜在的风险进行的一系列调查。

是企业收购兼并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收购运作过程中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调查过程中通常利用管理、财务、税务方面的专业经验与专家资源,形成独立观点,用以评价购并优劣,作为管理层决策支持。

调查不仅限于审查历史的财务状况,更着重于协助并购方合理地预期未来,也发生于风险投资和企业公开上市前期工作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 管理人员的背景调查;

2. 市场评估;

3. 销售和采购订单的完成情况;

4. 环境评估;

5. 生产运作系统;

6. 管理信息系统(汇报体系);

7. 财务预测的方法及过去预测的准确性;

8. 销售量及财务预测的假设前提;

9. 财务报表、销售和采购的票据的核实;

10. 当前的现金、应收应付及债务状况;

11. 贷款的可能性;

12. 资产核查,库存和设备清单的核实;

13. 工资福利和退休基金的安排;

14. 租赁、销售、采购、雇佣等方面的合约;

15. 潜在的法律纠纷。

公司财务:

1、 公司收入、利润来源及构成;

2、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情况,公司管理费用构成情况;

3、 公司销售费用构成情况;

4、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5、 公司主要支出的构成情况;

6、 公司前三年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资产负债比率等财务指标;

7、 公司前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8、 对公司未来主要收入和支出的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9、 公司执行的各种税率情况。

债权和债务:

1、 公司主要有哪些债权,该债权形成的原因;

2、 公司主要的银行贷款,该贷款的金额、利率、期限、到期日及是否有逾期贷款;

3、 公司对关联人(股东、员工、控股子公司)的借款情况;

4、 公司对主要股东和其他公司及企业的借款进行担保及抵押情况。

二、财务审计报告,是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关于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即计量,记账,核算,会计档案等会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事项的报告,是对财务收支、经营成果和经济活动全面审查后作出的客观评价。

审计报告正文包括:

1、 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2、审计依据: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3、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

4、 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

5、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无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查后确认: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述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

无保留意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的反映是合法、公允和一贯的,能满足非特定多数利害关系人的共同需要。

三、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主要内容包括:

1.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2.审计依据:说明在审计过程中遵守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制定的制度等外部依据。

3.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结论要正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该肯定就肯定,该否定就否定,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掺杂任何个人意志。

4.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或合理化建议。审计建议要确保可行性,不仅要体现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导性,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否则被审计单位难以达到整改要求。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