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股市行情图分析(揭秘A股的旧逻辑与新共识)

01

全球股市“创新高”,从增长走向高股息

 

通胀与衰退前景的回落,助推部分欧美及亚太市场指数,在短期内“创新高”。但“创新高”背后的核心驱动是,2021年后全球进入通胀时代,投资者的审美由“高增长”转向稳健收益,传统势力回归舞台。无独有偶,巴菲特投资日本“五大商社”,成为了重视日本企业提供稳定收益和股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聚焦中证红利,中国股市的涨幅,在2023年并未落后太远。

 

02

中国资产为何偏弱?一切重归最初的起点

 

5月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加速下行、人民币汇率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权益震荡,反映出市场在对国内经济减速定价。随着“弱复苏”演绎,中国股、债、汇、商等资产,已陆续回到2022年11月初的附近,一切重归最初的起点。长期的彷徨依然存在,但短期内已不必持续悲观,衰退交易已相对充分。

 

03

中国资产为何偏弱?存量资金结构切换

自2021年年初至今的“机构牛市”回撤中,A 股机构投资者也在进行持仓上的结构切换——从“茅指数”到“宁组合”,又到 2023 年以来的人工智能以及“中特估”,市场在存量博弈格局下,并没有找到更好,或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且每一轮市场的上涨,都少不了增量资金,目前仍在行情孕育的阶段。

 

04

增量资金何时来?“资产荒”已在预演

 

“资产荒”有可能通过改变边际交易者的力量对比,来改变股市“审美”。A股长期形成的是成长股投资方法论,看重当前及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速,“资产荒”时这种审美很难挑出好的方向。但在储蓄存款增速已创十年新高的背景下,“资产荒”终将为股市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当然从宏观流动性到股票市场流动性的过渡从来都不是平顺的,关键信号是居民收入预期稳定、股市积累赚钱效应。

 

05

“弱复苏” 是现实,但衰退交易已相对充分

 

当前市场“弱复苏”是结构转型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收缩压力下,房地产投资的压力依然拖累经济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的细分方向仍在复苏。随着市场回调,公募基金净值创新低的比例抬升,也预示着衰退交易已相对充分,对经济的悲观在下半年有望修复。

 

06

美元再度走强概率弱,下半年海外压制减轻

 

当然不宜低估美国利率在高位停留较久的可能性,对降息的期待不宜过于偏激,前期市场的调整也是过度乐观预期的修正。但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软着陆、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的转向,美元趋势上行的概率偏低。

 

07

在低估的市场中,长期投资理念将获得丰厚回报

 

低估值是每一轮市场上涨的必要条件,当前万得全A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下方位置。数据显示,在低估值区间投资,过去三年的收益差,但未来三年的收益较好;反过来,在高估值区间投资,过去的收益好,但未来的收益差。化为一句核心的投资要点:在低估时要播种,在高估时要止盈。

 

08

投资如何埋伏?锚定三大思路

 

第一,锚定“资产荒”逻辑的演绎。回顾上一轮资产荒,长逻辑与短期基本面保护下的,低估值、高ROE资产上行波动较大。第二,锚定产业趋势主题。每一轮市场从底部走向牛市,必然后好的成长和产业趋势,TMT是下一个方向么?第三,坚信“相信的力量”。转变“增长”思维,以“底线”看待资产回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