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个人投资理财的热潮也涌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投资理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开启“智商”的同时,大学生也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财商”。大学生是一个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未来社会的知识精英,如果连自己的经济状况都控制不了,那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阿明等人认为,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财务管理,当然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仅限于对已拥有资产的使用,还应更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小叶等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频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了解大学生财务偏好特征和实际财务管理情况。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小郎等人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logit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投资行为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住址、家庭年收入、职业及周边人群。
小江认为,大学生投资理财最适合的方式是固定基金投资、定期储蓄存款、保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小车还认为,基金更适合大学生进行投资,因为基金的定期固定投资具有长期储蓄的相似特点,可以积少成多,平均分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具有自动低价提价、高价降价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都可以获得较低的平均成本。因此,定期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平抑基金净值的峰谷,消除市场波动。只要选定的基金具有整体成长性,投资者就可以获得相对平均的财务收益,而不必再担心入市时机。因此,对于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钱、每月有更多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说,投资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投融资购买现状的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投资状况。
一、 大学生理财意识分析
首先,本研究对金融产品的认知理解可分为四种情况:非常熟悉、有一定了解、不太熟悉但希望了解而不感兴趣。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金融产品知识的四种情况分别占2%、30.67%、64.67%和2.67%。其次,在金融产品相关信息获取意愿方面,大学生选择专业介绍渠道,占49.33%;其次,网络,占36%;而报纸等宣传渠道,亲朋好友介绍,分别占总量的10.67%和14.67%,其他渠道相对较少。同时,70.67%的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资产增值和增加收入,29.33%的大学生选择以资产保值为目的,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为将来的育儿、养老或只分担投资风险做准备。由此可见,作为专业水平和素质较高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注重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资产保值的资本平衡。大学生理财产品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理财产品的推广,因此根据大学生的意愿,通过专业介绍和网络渠道,增加理财的自我认识势在必行。
二、学生理财产品选择与购买意愿分析
在被调查的150名大学生中,有107人没有购买金融产品,也没有接受金融服务,占71.4%。主要影响因素是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由于自身资金有限,没有钱购买,理财产品过于复杂。为了进一步了解购买金融产品的大学生对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选择倾向,对43名购买金融产品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储蓄和保险,而选择了股票,基金和债券相对较少。从他们继续购买意愿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人会继续购买或扩大购买规模,并愿意尝试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
大学生理财产品的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可见,大学生的投资意向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有限,理财意识有待加强,相关产品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大学生选择的金融产品更集中于储蓄和保险,很少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这与张扬帆的研究成果不同。他们认为,大学生的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股票、基金和产业投资上。同时,非金融类大学生对投资理财和市场形势的了解有限。与万庄调查结果一致。大多数经济类大学生的财务状况控制能力略强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显然,虽然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但他们对投资和理财产品的相关知识还很缺乏,了解理财产品的渠道也非常有限。
三、 大学生理财产品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150名大学生中,选择中风险和中收益的有107人,占绝大多数,占71.3%;选择低风险和低收益的有21人,占14.0%;选择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有22人,占14.6%。其中大多数是风险中性的。与低收入或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相比,大学生对风险相对较小、收入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更感兴趣。
可见,超过50%的受访大学生倾向于购买中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相比之下,选择预期年收益率超过15%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人数仅占总数的15%。据调查,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随着预期年收益率的提高,相对预期风险也有所提高。为了避免高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相对预期风险较低、预期年回报率较低的理财产品。
2、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投资3年以上的人最多,占总数的52%。不过,6个月内的短期投资只占受访者总数的1.0%。由此可见,随着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的增加,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人数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见,目前大学生更倾向于投资周期较长的长期投资,但短期投资较少。调查显示,从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来看,最大比例来自商业银行,占30%;其次来自证券公司,占23%;第三来自基金公司,占21%;第四来自保险公司,占13%;第五是外资银行,占7.0%;第六是信托公司,占5.0%;渠道最少的是非金融机构金融公司的金融购买,仅占1.0%。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对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认同度高,购买率高。欧阳乾林等人认为,大学生更关心提供金融产品的公司或银行的声誉。
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得额外收入。一些大学生的目标是保护自己的资产,避免通货膨胀。只有少数人选择为将来的养育和养老金做准备。从投融资意愿来看,大学生在追求高收入的同时,愿意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高收入激发了投资热情,低风险保证了投资的稳定性。同时,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具有长期性的长期投资产品,因此中长期理财产品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从投资理财能力来看,58%的受访大学生倾向于将总收入的5%-10%用于投资理财,这说明大学生在资金来源稳定的同时,也受到资金量的限制。从购买方式来看,大学生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推出的金融产品认同度较高,购买率较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