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小晓在一家服装分销公司做HR经理。去年因为业务扩张的需要,公司招聘了两名地区经理。今年,一个升职,另一个却遭遇降职。
来应聘的汪经理在面试时说,“我有3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干过销售,也干过销售组长。虽然资历不算很深。但是如果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尽全力为公司打拼,创造业绩。” 总经理见他踏踏实实,很喜欢,想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但因为他的资历尚浅,就没有任命正式职务,而是让他先代理地区经理。
另一名秦经理在应聘时说,“我在这一行已经有8年时间了,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销售经验,并且最擅长做销售团队管理。如果授予我一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那么我保证,一年做成100万元业务绝不成问题。” 总经理听闻,庆幸自己偶拾人才,立即收入麾下,任命他为地区经理。
今年年初,公司进行年度业绩考评,各个地区业绩拉出来大比拼。汪经理,虽然只是代理地区经理,却干得卖力,常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带领着该地区销售团队,一年完成了60万元业务,超额完成了年度业绩目标10%。而秦经理的业务开展得并不理想,一味埋头苦干,团队也不太团结,所负责的地区一年虽然也完成了60万元业务,但却与该地区去年业绩相比下降了20%。
小晓拿着两人的业绩成绩,汇报给总经理。总经理对汪经理大加赞赏,提升他为地区经理。而对秦经理的业绩大失所望,撤销了他的地区经理职务。
同样是完成了60万元的业务收入,却一个升职、一个降职,受到的待遇如此不同,这是因为两位地区经理在对领导的“预期管理”上有所不同。如何管理领导的预期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领导的预期。
千万不要一接到任务,就撸起袖子,大干特干。首先,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领导去谈一谈,了解领导希望达到的业绩指标是什么?希望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会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产生什么样的价值?预期的最低底线是什么?任务的推进和完成时间节点是什么时候?聊一聊,也许就会发现,领导定义的完成目标任务,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拿到领导的预期后,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了解公司内外部环境、同业竞争局势、团队能力水平,找出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预期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支持实现领导的预期?
2、 及时沟通,遇到难题申请资源。
接到任务、目标,分析预期完成的可能性后,如果领导的预期难以完成,需要与领导进行沟通。拿出分析的数据作为支撑,有策略地进行汇报、谈判,适当降低领导的预期。
如果领导的预期可以完成,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时刻保持与领导的沟通,定期汇报工作进展,了解老板对工作的要求是否有变化。遇到问题时,更需要说明具体情况和形成原因,申请领导的帮助,协调资源。如果需要人员支撑,就去申请增加人手,内部调剂或者外部招聘。如果需要资金支持,就去申请增加经费。
3、 切忌打肿脸充胖子。
如果目标、任务完成有困难,一定要提前说出来,将领导的预期一开始就锁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明明业绩指标完不成,却大包大揽,一味地想要表现自己多么能干,而到头来没有业绩没实现,任务没完成,自己曾经夸下的海口成为笑谈和把柄。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写在最后,做好领导的“预期管理”,要了解领导的预期,及时进行沟通,遇到难题的时候,申请资源,切忌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即使工作目标最终没有完成,领导也会多方面考虑失败的原因,而不是认为全部都是负责人、参与者能力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