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大举买入美国债券规模为1218亿美元。在外界看来,该消息无疑是“中断”去美元化的进程,受益的还是美国。就在上个月,我国有关部门还宣布,已在2022年减持美国国债约1700亿美金。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消息,到底有哪些玄机?
事实上,我们常说的美国国债是指美国政府发放的债券,其实相当于美元。美国政府不断发放国债,美联储不断买入,所以增发国债就是在增发美元。有消息指出,美国国债最大的两个债主分别是日本和中国,日本在2022年抛售美国国债规模为2000亿美金,中国抛售美国国债规模约1700亿美金,中国对美债的总持仓规模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最低纪录。除了美国国债外,美国债券其实还有一种类似“企业债”的机构债券,这类债券有别于我们常说的美国国债,而我国在2022年大举买入的1218亿债券主要是这类机构债券。
我国为什么要大举买入这类机构债券呢?
是为了投资收益。有数据统计,为了对抗通货膨胀,美元已经连续加息,这就使得原本已被“边缘化”的机构债券获得逆势上涨的机会,其额外收益率呈现上涨趋势,较最低点时上涨了2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大举买入机构债券也就可以可以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去年买入1218亿美金的机构债券大都由房利美和房利贷两家美国机构发行。这两家机构在2008年前后的次贷危机时曾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美国的机构债券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得益于美元的疯狂加息,机构债券可谓是死灰复燃,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去美元化的进程不会中断
尽管我国在2022年大举买入美国的机构债券,但是并未停止减持美国国债。不仅仅是中国,美债的另一大债主日本,2022年全年累计抛售美债规模为2000亿美金,其他国家也在以不同程度的幅度抛售美债。关于我国为何要抛售美债的问题,目前有两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说法是规避金融风险,另一个说法是规避地缘冲突风险。
当下,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在上个月,美国硅谷银行暴雷事件,掀起了一波金融危机,数十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牵涉其中,硅谷科技公司也因此而陷入“现金流动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美元的连续加息,使得美元的购买力在持续下降,全球范围内的需求规模在缩小,一些较大的出口国正陷入订单下滑的困局。为了规避金融风险,我国抛售美债是合情合理的举措。
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双方为了增加对抗的筹码会采取一些“必要手段”,比如美国方面就曾使出经济制裁和金融制裁。换句话说,美债对我国来说是有“地缘冲突”风险的,所以,很多专家也都建议有关部门趁早抛售美债。
有经济学者认为,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我国通过抛售美国国债来降低美元影响力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中提升人民币信用,提高国际支付占比也是战略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贸易全球化,人民币的影响力必然会与日俱增,对此,您怎么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