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什么是流动性分析(如何进行流动性分析)

核心观点

市场综述:北上资金持续南下,社融数据再度走弱

总体来看,7月份全市场流动性中性偏紧。股票市场上,7月份一级市场募资总额大幅飙升,重要股东净减持额处于历史高位,且8月预计市场减持压力无明显放缓。二级市场上7月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下滑,两融余额延续跌势,更为重要的是7月份互联互通资金再度转为净流出,且8月至今互联互通资金南下态势有所加剧。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7月份股票市场流动性整体依然趋紧。金融市场上,7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度净回笼基础货币,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升,而债券市场上长短端利率双双下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整体来看,7月份货币市场上的短期限资金流动性在边际上有所趋紧,而债券市场上的中长期资金流动性显得较为充裕。7月M1、M2增速小幅回落。社融数据总体较差,我们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需求不振是导致社融数据出现了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7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进一步走低,且当前值已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7月底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同样小幅回落,量价齐跌同样印证了当前实体经济需求端较为疲弱。7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贬值,而在美联储降息、美债利率倒挂、欧元区经济疲弱等一系列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元指数当前维持震荡走势。7月份以来在全球各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G7加权利率的下行态势有所加剧。从各国利率的走势来看,美日德长短端利率持续下行,期限利差亦不断缩窄。7月份美欧央行缩表,日本央行扩表。

股票市场流动性:减持压力不减,北上资金持续南下

7月份权益市场上一级市场募资总额大幅飙升,重要股东净减持额处于历史高位,且8月预计市场减持压力无明显放缓。二级市场上7月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下滑,两融余额延续跌势,更为重要的是7月份互联互通资金再度转为净流出,且8月至今互联互通资金南下态势有所加剧。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7月份股票市场流动性整体依然趋紧。

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端利率回升,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7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度净回笼基础货币,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升,而债券市场上长短端利率双双下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整体来看,7月份货币市场上的短期限资金流动性在边际上有所趋紧,而债券市场上的中长期资金流动性显得较为充裕。

实体经济流动性:实体需求不振,社融数据再度走弱

7月M1、M2增速小幅回落。社融数据总体较差,结合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需求不振是导致社融数据出现了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7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进一步走低,且当前值已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7月底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同样小幅回落,量价齐跌同样印证了当前实体经济需求端较为疲弱。

全球流动性跟踪:美债利率倒挂,G7利率加速下行

7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贬值,而在美联储降息、美债利率倒挂、欧元区经济疲弱等一系列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元指数当前维持震荡走势。7月份以来在全球各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G7加权利率加速下行。从各国利率的走势来看,美日德长短端利率持续下行,期限利差亦不断缩窄。7月份美欧央行缩表,日本央行扩表。

市场综述:北上资金持续南下,社融数据再度走弱

总体来看,7月份全市场流动性中性偏紧。股票市场上,7月份一级市场募资总额大幅飙升,重要股东净减持额处于历史高位,且8月预计市场减持压力无明显放缓。二级市场上7月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下滑,两融余额延续跌势,更为重要的是7月份互联互通资金再度转为净流出,且8月至今互联互通资金南下态势有所加剧。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7月份股票市场流动性整体依然趋紧。金融市场上,7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度净回笼基础货币,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升,而债券市场上长短端利率双双下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整体来看,7月份货币市场上的短期限资金流动性在边际上有所趋紧,而债券市场上的中长期资金流动性显得较为充裕。7月M1、M2增速小幅回落。社融数据总体较差,我们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需求不振是导致社融数据出现了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7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进一步走低,且当前值已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7月底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同样小幅回落,量价齐跌同样印证了当前实体经济需求端较为疲弱。7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贬值,而在美联储降息、美债利率倒挂、欧元区经济疲弱等一系列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元指数当前维持震荡走势。7月份以来在全球各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G7加权利率的下行趋势十分显著。从各国利率的走势来看,美日德长短端利率持续下行,期限利差亦不断缩窄。7月份美欧央行缩表,日本央行扩表。

股票市场流动性:减持压力不减,北上资金持续南下

7月份权益市场上一级市场募资总额大幅飙升,重要股东净减持额处于历史高位,且8月预计市场减持压力无明显放缓。二级市场上7月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下滑,两融余额延续跌势,更为重要的是7月份互联互通资金再度转为净流出,且8月至今互联互通资金南下态势有所加剧。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7月份股票市场流动性整体依然趋紧。

一级市场:7月份募资总额大幅飙升

7月一级市场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额1571亿元(包括IPO、增发和配股),环比大幅上升373%。其中增发募集1100亿元,环比大幅上升384%,占总募集资金的比重升至70%,而由于科创板开通,IPO募集资金总额升至446亿元,环比大幅上升325%。总体来看,7月份一级市场募资总额在连续2个月持续回落后大幅飙升,当前月度募资金额规模处于2017年下半年以来历史高位。

产业资本:8月预计市场减持压力不减

限售解禁:7月市场解禁市值环比下降,预计8月市场解禁压力小幅上升。7月限售股解禁市值2235亿元,环比下降692亿元。截至8月18日,当周限售股解禁市值378亿元,预计下周解禁市值517亿元,8月份预计限售股解禁市值为2485亿元,环比上升250亿元。从趋势上看,在经历年初2、3月份两个月的解禁低潮后,市场解禁市值自4月份以来重归正常水平,当前8月份的解禁市值基本上略高于历史中枢水平。

重要股东减持:7月重要股东净减持额环比增加,8月预计二级市场减持依然维持较高位。7月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90亿元,减持466亿元,净减持377亿元,净减持额环比增加154亿元。截至8月18日,8月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净减持额为177亿元,按当前趋势,预计8月净减持额累计为318亿元,即重要股东二级市场8月减持额仍维持高位。

二级市场:7月份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

全部A股交易:7月份成交额小幅回升。7月份全部A股成交量为8742亿股环比小幅下降192亿股,成交额为9.1万亿股,环比上升0.4万亿元。从变化趋势看,7月份市场成交量数据下行趋势已大幅放缓,而成交额数据在连续3个月持续下滑后有所回升。截止8月18日,当月全部A股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4338亿股和4.8万亿元,从单日成交数据来看,4月初以来全部A股日度交易数据趋势性回落,且当前依然处于历史较低位,表明当前市场情绪依然不活跃。新增投资者:7月新增投资者数量环比小幅上升。7月新增投资者108万人,环比小幅上升2.8%,截止7月底,期末投资者数量为15537万人。从趋势来看,去年中旬以来单月新增投资者数量基本维持稳定,仅在今年3月份陡然上升,其后几个月逐渐回归至正常水平。

新发基金规模:7月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下滑。7月新发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规模为175亿元,环比下降40亿元。从历史数据来看,7月新发基金规模已连续3个月持续回落,且当前已处于历史较低位。分解来看,7月份混合型基金发行25亿元,而股票型基金发行150亿元。

基金股票仓位:8月初以来基金股票仓位有所回升。截止8月18日,开放式基金股票类投资比例为59.7%,本月平均为58.3%,7月平均为58.4%。从趋势上看,1月上旬以来,开放式基金股票类投资比例随着沪深300指数低位反弹而持续提高,于4月初一度回升至60%之上,然而4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大盘的调整,基金股票仓位同样出现了震荡式的调整。融资融券余额:8月份两融余额延续跌势。截至8月18日,融资融券余额为8946亿元,相比上月末小幅下降140亿元,融资余额8823亿元,相比上月末下降152亿元。日度高频数据显示,自2月份以来随着指数的不断走强,两融余额持续回升,杠杆资金量的向上反弹说明市场情绪出现阶段性的改善,不过4月底以来随大盘指数的持续回调,两融余额亦开始同步回落。

互联互通机制:7月份互联互通资金再度净流出,8月至今互联互通资金净流出态势有所加剧。7月份互联互通机制资金净流出70亿元,在6月短暂的净流入后再度转为净流出状态。截至8月18日,当月互联互通资金净流出额已达440亿元。日度高频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互联互通资金转为南下,至5月份已连续3个月呈持续净流出状态,其后互联互通资金在6月份短暂的净流入后于7月份再度转为净流出,而8月份以来,互联互通资金净流出态势有所加剧。

从陆股通持股行业占比的变化来看,近半年来各行业资金占比比较稳定,变化较大的行业有医药生物(2.4%)、食品饮料(+0.9%)、家用电器(-1.2%)、电子(-1.1%)、银行(-1.0%)、汽车(-1.0%)。从陆股通持股行业占比的绝对值来看,资金在行业间的分布集中度较高,且较为稳定。具体来看,占比前四大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21.1%)、家用电器(10.0%)、医药生物(9.5%)、非银金融(9.3%),截至8月18日,上述四个行业整体占比为49.9%,集中度较7月末小幅上升。

从陆股通持股公司来看,持股风格变化不大,截至8月18日,持仓市值前20家公司依旧以下游的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龙头和金融行业龙头为主。

QFII/RQFII:7月QFII/RQFII双双扩容。截至7月30日,QFII投资额度为1086亿美元,相比上月末小幅提升16亿美元;RQFII投资额度为6812亿元,环比上升33亿元。总体来看,近几个月QFII/RQFII投资额度呈稳中有升态势,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扩张程度逐渐加大。

市场波动率:5月中旬以来上证综指波动率震荡回落。截至8月18日,标普500波动率指数为18.5,相比7月底上升2.4;上证综指波动率为12.7,相比7月底下降1.0。从日度高频数据走势来看,年初以来上证综指波动率走势较为震荡,其中5月中旬以来上证综指波动率震荡回落,且当前已处于历史较低位。

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端利率回升,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7月央行通过广义再贷款工具向市场净回笼资金531亿元,在连续2个月持续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后再度转为净回笼资金。考虑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央行在整个7月份仅5个交易日里开展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共计净回笼资金5100亿元。从利率的角度看,7月份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升,而债券市场上长短端利率双双下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整体来看,7月份货币市场上的短期限资金流动性在边际上有所趋紧,而债券市场上的中长期资金流动性显得较为充裕。

基础货币:7月份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基础货币

广义再贷款工具:7月广义再贷款工具净回笼531亿元资金。7月央行通过SLF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500亿元,SLF期末余额降至330亿元;MLF操作当月净回笼基础货币2905亿元,期末余额降至33905亿元;当月PSL操作净回笼资金103亿元,期末余额降至35028亿元;当月央行通过TMLF向市场投放2977亿元资金。7月整体来看,央行通过广义再贷款工具(主要贡献仍为MLF)向市场净回笼资金531亿元,在连续2个月持续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后再度转为净回笼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7月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5100亿元。考虑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央行在整个7月份仅5个交易日里开展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总体来看,7月份央行共计开展5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到期10200亿元,因此当月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5100亿元。

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月份以来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维持低位。由于7月份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上均仅通过7天期产品开展,因此7月份以来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维持于2.55%低位,相比6月末降低15个bp。

货币市场:7月份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升

SHIBOR隔夜利率:7月初以来 SHIBOR利率触底回升。截至8月18日,SHIBOR隔夜利率为2.67%,本月至今平均2.56%,7月平均2.11%,6月中旬以来SHIBOR利率急剧下行,于6月26日跌破1%,录得近10年新低,此后又于7月初再创新低,收于0.84,反映出银行间市场短期流动性较为充裕。7月份以来,SHIBOR利率开始触底回升,且当前已回升至2018年初以来中枢水平之上位置。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月初以来质押式回购利率震荡上行。截至8月18日,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为2.85%,本月至今平均为2.73%,7月平均为2.62%。高频数据显示,5月中旬至月底,质押式回购利率出现了短暂的上行,但6月份以来该利率开始走低,并一度降至2017年11月份以来低点。而7月初以来质押式回购利率震荡上行,且当前基本已回升至年初以来的平均水平。

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7月初以来各期限同业存单利率震荡回升。截至8月18日,1个月同存利率为2.45%,本月平均2.36%,上月平均2.25%,1个月和6个月期限利差为43bp,较上月末扩大32bp。日度高频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中上旬各期限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在较窄的区间里小幅波动,走势较为平稳,而6月中下旬至7月初,各期限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集体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行,不过7月初以来,各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开始震荡回升。

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7月同业拆借平均利率环比上升。7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8%,环比大幅上升38个bp。从趋势上看,去年4月份以来,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总体下行趋势较为显著,7月份小幅回升,但依然处于历史较低位。

债券市场:6月份以来长短端期限利差持续缩窄

国债到期收益率:6月份以来长短端利率双双下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截至8月18日,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59%,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3.02%,相比上月末分别下降2bp和13bp。日度高频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1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债利率双双下行,长短期限利差持续缩窄,截至8月18日,长短期限利差为43bp,已处于年初以来的最低位。

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7月中旬以来各期限理财收益率集体下行。截至8月11日,1个月、3个月、6个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3.83%,4.08%,4.12%,相比7月末分别下降8bp、3bp、1bp。从趋势来看,去年4月份以来各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集体下行趋势较为显著,当前各期限理财收益率仍处于一个较大的下行周期中。

实体经济流动性:实体需求不振,社融数据再度走弱

7月M1、M2增速小幅回落,社融数据总体较差,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数据均有所回落,而地方专项债维持高速增涨,仍对社融数据存在重要贡献。结合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需求不振是导致社融数据出现了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7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进一步走低,且当前值已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7月底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同样小幅回落,量价齐跌同样印证了当前实体经济需求端较为疲弱。

货币供应量:M1、M2增速小幅回落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7月M1、M2增速小幅回落。M1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状况的重要指标,7月M1同比增速3.1%,相比上月小幅回落1.3%,表明企业现金流境况相比上月有所恶化。M2增速反映了社会信用扩张速度,7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为8.1%,相比6月份小幅下降0.4%,从存款结构上看,当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的大幅减少是M2增速下滑最大的拖累项。

社会融资需求:社融数据再度走弱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7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00亿元,预期12423亿元,同比少增3900亿元。从细分项来看,票据融资当月新增1284亿元,同比少增1104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当月新增695亿元,同比少增1073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4417亿元,同比少增159亿元,企业短期贷款-2195亿元,同比少增116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3678亿元,同比少增1197亿元,非银金融机构贷款2328亿元,同比多增746亿元。总体而言,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全面弱于去年同期,仅非银机构当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而企业和居民当月贷款同比均出现一定的少增。

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代表了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量,其中人民币贷款可以很好地衡量实体信用扩张或者收缩的趋势。7月社融当月新增值10112亿元,同比少增2142亿元,存量2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相比上月下降0.2%。其中人民币贷款当月新增值8086亿,同比少增4775亿元,存量145.5万亿元,同比增速12.7%,相比6月份回落0.5%。表外融资中未贴现票据、委托贷款当月分别减少4563亿元、987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820亿元、36亿元,信托贷款当月减少676亿元,同比多增516亿元。当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4385亿元,同比多增2534亿元。总体来看,7月份社融数据同样偏弱,不过其中的地方专项债依然较为坚挺。

从细分项增速来看,7月份社融成分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为12.7%,相比上月下降0.5%,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5.0%、-10.0%和-4.3%,增速相比上月均有回落,表明上述两类表外融资对社融增速的拖累作用有所有所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同比增速47.5%,相比上月进一步提升2.8%。

我们认为7月份社融数据总体较差。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数据均有所回落,而地方专项债仍维持高速增涨,仍对社融数据存在重要贡献。结合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需求端较为疲弱,由此导致了社融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票据贴现利率:7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再创新低。该利率体现了实体经济货币需求的成本价格。截至7月15日,珠三角地区6个月票据贴现利率为2.50%,长三角为2.40%,相比上月末均下降0.1%。从变化趋势来看,3月份至6月份票据贴现利率在历史低位徘徊,而7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进一步走低,且当前值已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

企业信用利差:7月底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小幅回落。7月底AA级产业债信用利差中位数为296bp,环比基本持平。截至8月18日,信用利差进一步升至291bp。从趋势上看,1月初以来企业信用利差高位回落,但6月份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出现了阶段性的小幅上行,随后7月底以来企业信用利差再度回落。

全球流动性跟踪:美债利率倒挂,G7利率加速下行

7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贬值,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向上破7,而在美联储降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债利率倒挂、欧元区经济疲弱等一系列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元指数当前维持震荡走势。7月份以来在全球各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G7加权利率加速下行。从各国利率的走势来看,美日德长短端利率持续下行,期限利差亦不断缩窄。7月份美欧央行缩表,日本央行扩表。

全球汇率:7月底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

人民币汇率:7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贬值。截至8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3,本月平均6.99,7月平均6.88。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BIS货币篮子)8月16日报95.6,7月平均96.6。总体来看,7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出现贬值。

美元指数:7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走势震荡。截至8月18日,DXY美元指数为98.2,本月平均为97.8,7月平均为97.3。总体来看,7月底以来美元指数走势较为震荡,我们认为主要或受以下多重因素影响所致:(1)7月底美联储虽然如期加息,但同时鲍威尔暗示,降息并非必然是宽松周期的开始,言辞略偏鹰派,边际上对美元指数存在利好;(2)8月2日,特朗普发推特表示将于9月1日起对中国剩余3000亿商品加征10%关税,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美元指数随后出现回落;(3)8月14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和2年期国债利率再度出现倒挂,反映市场对美国经济预期较为悲观,不过当天欧元区同样公布了二季度经济数据,其中较受人关注的是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出现零增长,而美元指数对标的一揽子货币中欧元占比近60%,由于公布的欧洲经济数据较差,其后两天美元指数不降反升。总之,在一系列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元指数当前仍维持震荡走势。

债券市场:7月份以来G7利率加速下行

G7国家十年期国债加权平均利率:该利率是以G7国家的GDP为权重计算十年期国债加权平均收益率。截至8月18日,G7国家十年期国债加权平均利率为0.84%,本月平均为0.96%,上月平均为1.23%。从变化趋势看,全球加权平均利率在去年11月份达到高点后开始趋势下行,高频数据显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该利率出现阶段性回升,但4月底以来G7利率再度回落,整体来看,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存压,全球各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G7加权利率的下行态势有所加速。

长短期国债利率:7月中旬以来美日德长短端利率持续下行,期限利差亦不断缩窄。截至8月18日,美国10年期美债利率降至1.55%,1年期美债利率1.71%,利差-0.16%。德国10年期债券利率-0.73%,1年期债券利率-0.85%,利差0.12%。日本10年期债券利率-0.24%,1年期债券利率-0.24%,利差0%。从趋势上来看,去年11月份开始,美日德三国长端利率下行趋势较为显著,期限利差由此也降至较低位,7月份以来,随着全球各央行纷纷开启降息模式,美日德长短端利率延续了此前的下行态势,期限利差亦不断缩窄。

央行资产负债表:7月份美欧央行缩表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美日广义货币增速回升,欧元区货币增速下降。具体来看,7月美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4.8%,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5.1%;欧元区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7.2%,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5.0%;日本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平均余额同比增速4.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平均余额同比增速2.4%。

央行资产负债表:7月份美联储、欧央行缩表,日央行扩表。7月末美联储、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环比下降,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环比扩大。高频数据显示,自2017年年初以来,美联储持续缩表,而欧日央行资产负债表当前仍处于趋势扩张阶段。

想要了解最全面的A股历史行情特征?2000年以来,A股市场什么在涨、为什么是他们在涨?股价波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全市场第一本对股市行情进行系统性复盘的著作正式上市啦!

点击了解新作:《追寻价值之路:2000~2017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

本书系统回顾了2000~2017年A股的行情走势,并且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使用量化的经验证据去解释行情变化。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进行复盘,即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利率水平、资产比价。本书每章内容主要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大事回顾,对影响资本市场的重点事件进行叙事性描述;第二部分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变化;第三部分行情特征,剖析并解释当年股市行情的结构性特征;第四部分策略专题,是对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性深度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