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预期差 ”这个词,这三个字涵盖了股市赚钱的法门。
所谓的预期差是指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定价之间的差值。
说白了就是,你认为这个公司的股票值5块,而市场报价3块,如果你是对的,而市场是错的,那么你就可以利用这个预期差赚钱。
相反,如果你是错的,而市场是对的,不好意思,你会亏很多钱!
此外,如果你是对的,市场错了。但是市场犯错的时间太长,而你没熬到市场认错的黎明,你还是会亏钱。
投资之所以难,难就就在这两点上。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利用预期差在股市赚钱的。
一、预期差有长短
啥是短的预期差呢?举一个例子。
春节前,酒店旅游猛涨,因为很多人认为疫情防控放开后,大家会放开手脚消费。于是在大家还宅在家里养病的时候,酒店旅游的股价已经被炒翻天了。
而春节之后,大家看到果然很多人旅游啊,但股价却跌了。
在中国这边,常常都是买预期卖现实。这个就是想利用短期的预期差来赚钱。
但这种短期的预期差好做吗?
答案是不好做!原因是:
1.当你看到涨起来的时候,早就来不及了;
2.你怎么能确定这个预期差一定会带领股价上涨呢?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突发的利好消息,但第二天股价大跌;短期的不确定性太大;
3.咱们更不能确定会涨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卖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搞不好坐一个过山车,玩了个寂寞。
啥是中期预期差呢?
比如三年一次的熊市,恰好2022年大家都经历过。
所有人都认为A股会跌得个底朝天,什么2500点,2000点的言论不绝于耳。
搞得很多人根本不敢下手。
熊市是绝大多数人都应该能抓住的机会,只不过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大部分人都错过了。
再比如,一个行业突发某种风险,把股价打得很低很低,而所有人居然相信股价永远涨不起来了。
比如互联网反垄断,很多人居然认为会把这些互联网企业全都拖出去枪毙。
中期的预期差就更容易抓住了,只不过你得有胆识,有魄力,够自信,不怕被人嘲笑。
最后说说长期的预期差。这才是最牛B的。
我们都看到巴菲特持有一只股票十几年都不卖。这种人在资本市场简直少之又少。
为啥?
因为我们都把握不好长期的预期差。
长期的预期差是对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有非常前瞻性的洞察力。
换句话说吧,如果你能预期到一家公司能持续高增长20年,那么,你最该做的就是一直持有不动,完全忽略中间的股价波动。
A股过去也有这样的股票,比如茅台,云南白药,片仔癀,格力等等。
当然,我们普通人如果能预期这家公司未来三五年的增长前景,也已经很牛了,照样可以利用预期差赚钱。
股市是有效的,仅仅是指股市能将短期的消息瞬间反应在股价上,但股市不可能把未来好几年的消息都反应在股价上。
所以,做短线,你获取信息得比所有人都快,且要对信息解读足够精准才行。
说实在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这个优势。
那么,做长线,才是我们可以去修炼的,且确定性要高得多。
接下来讲三个利用预期差的绝招!
二、绝招1:人生难得几回熊
熊市里,泥沙俱下!
错杀的不是一个股票而是一大片股票。
很多人在熊市里问我:现在哪个行业低估呀?
这问题还用问吗?
几乎所有行业都是低估的!
你闭着眼睛买,然后拿住了别乱动,最终大概率会赚很多钱!
可惜呀,泥沙俱下的时候,大家最爱说的就是:这次不一样了,A股要完蛋了,中国GDP已经不可能高速增长了。
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就三点:
1.你手里必须要有钱;
2.你能控制好情绪,不要被财经博主和各类专家给忽悠瘸了;
3.买了之后千万管住手,不要乱动,不要总想去赚短期的预期差!即便动,也要保留大比例的底仓,只能用小仓位去玩波段。要不然为啥牛市里也没几个人赚到大钱呢?
三、绝招2:锻炼自己的商业洞察力
很多人拿到一家公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分析。于是就总是跟别人打听股票。
但如果你一直这么懒,不愿意锻炼自己的商业洞察力,最终会发现,你跟别人买同样一只股票,别人赚钱了,你却亏钱了。这种扎心的事,每天都在上演!
分析一个公司的前景,解决三个问题就对了。
第一个问题:这个公司所在细分行业的未来市场规模有多大?
假如未来有1000亿的市场,而现在只做到了50亿,那么就很值得关注了。
在这种市场里,即便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短期内都能有很不错的业绩增长。
比如,以前的房地产、家电、服装等等。
假如现在已经做到800亿了,说明这是存量市场了,不会所有股票鸡犬升天了,那么我们得问:
第二个问题:行业集中度是多少?这家公司凭什么打败对手?
并不是存量市场的公司就没有投资价值,而是要看这个行业会不会越来越集中。
如果未来会集中,那么优秀的公司就还能不断抢别人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增长。
接下来就要看它是否有竞争优势了。
比如家电行业就是这样,几个龙头现在几乎已经垄断市场了。所以即便是在家电市场趋紧饱和的时候,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增长。
所谓的竞争优势有很多,比如:
1.是否能做到比别人成本低?
2.是否具有产业链一体化的能力?
3.是否能安全的加杠杆?
4.是否能提高周转率?
5.是否能降低三费?
6.客户是否有粘性?
7.是否有竞争壁垒?
8.管理是否更有效率?
9.商业模式是否更有优势?
总之,总得有些战胜别人的自身优势才行。
今年新能源涨得不怎么行,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认为它要进入存量争夺了。
但其实还是有投资机会,只不过不会是以前那种鸡犬升天的行情了,而要在大量公司里把优秀的公司给找出来,否则买错了就会死得很惨。这个行业未来的集中度会提高!
如果一家公司的集中度也到天花板了,就得问:
第三个问题:是否有第二增长曲线?
任何一个产品和服务都不大可能一直增长。所以公司总在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和衰退。
好的公司能不断的发现和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比如,洽洽瓜子之前就卖瓜子,后来每日坚果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微软以前卖软件,现在主要业务在云计算。
不过,作为投资者,我们很难有这样的前瞻性,毕竟大家都是事前猪一样!
巴菲特能持有很多年的股票大都是金融和消费,因为这两个领域的变革不是那么剧烈,出现长牛股的概率更高,在科技领域就不同了,这里随时都在颠覆!
之前我在抄底中概的时候,很多读者就说,他们的流量到顶了,失去增长了。
其实在科技领域,咱们不要自以为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典型特征就是:需求是被企业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大家看到了某个需求,然后去满足人们。
所以研发和创新能力很重要!而这两项能力主要看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很多人对企业文化不屑一顾,认为这是骗人的,但其实不然!
真到了变革时期,你才会明白企业文化有多重要。
打个简单的比方,咱们中华民族靠什么传承到现在的?是什么让我们穿越了无视苦难和痛苦 ?
判断第二增长曲线很难,所以长期持有的股票大都出在消费和金融里,并且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一定是要鼓励开放、创新、多元。
通过这三个问题,就能大致把一个公司的框架分析出来。
不过这确实不容易,真要讲透的话,得写一本书还要结合案例分析才行。以后有空慢慢写吧。
四、绝招3:有耐心的人,已经打败90%的投资者了
投资是用现在的钱去赚未来的现金流收入,所以我们一定要着眼于未来。
最幸福的投资是买到类似茅台这样的企业。
这里不是说它有多牛,而是把K线图拉长时间看,它的股价成一条斜线向上生长。
这点很关键,因为如果我们犯错了,买得稍微贵一点也没关系,通过企业不断的成长,最终都能不断创出新高。
所以,买未来具有成长性的股票就是一种安全边际。
同理,买宽基指数也是这样,因为主流的宽基指数都是不断向上涨的。
可能你会说A股现在还没涨过2007年呢。
咱们根本就不应该这样去比,股市的底是可以算出来的,但顶只能靠蒙!
你得去看底部是不是在不断抬升,谁让你去疯牛顶买股票呢?那不是找死吗?
总之,普通人通过宽基指数来投资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毕竟只要买得不要太贵,拉长时间都亏不了。
看到这里你其实应该很清楚,大多数人就是因为没有耐心,所以等不到价值回归,也等不到企业未来的成长。
如何证明我的这个观点呢?
2007年10月16日是疯牛顶,当时A股上市公司是1401家。
从那个时候开始计算,到 2023年2月9日,涨幅大于0的股票有690家。
可能你会说,还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涨过2007年的高点呢。
这里咱们还要考虑到股息,如果算上股息的话,涨幅大于0的股票应该超过1000家了,毕竟16年的股息贡献超过50%。(别忘了随着公司成长,股息会越来越多)
此外,这1401家企业的平均涨幅是89%!(不计算股息)惊不惊喜?
别忘了,现在还是底部区域呢,如果从2007年的疯牛顶到2021年的牛市顶部来统计的话,平均涨幅是98%(不计算股息)。
所以你看到耐心有多重要了吧!即便是在2007年疯牛顶,你随机买20个股票,拿到现在,算上股息,怎么也有150%的收益。
问题来了,看了这些事实,你还会人云亦云的说A股差吗?
A股不差,差的是你的耐心!
永远记住,股市的有效仅仅是短期会快速反应市场消息,但股市本身缺乏前瞻力,真正的前瞻力需要耐心去验证!
不说远了,就现在的A股,你愿意等两到三年吗?
我就很有信心未来两到三年一定会涨到很高,但市场现在的定价和预期却是犹犹豫豫!
想赚预期差的钱,就得有耐心!
五、总结
虽然写了近4000字了,不过这个话题其实很大,这点篇幅肯定是不能全面覆盖的,大家看看就好。
我想要分享的是:
1.在股市赚钱就是赚预期差;
2.预期差分长短,短预期差很没有确定性,中长预期差才是赚大钱的法门;
3.赚预期差的三个绝招:把握熊市;锻炼商业洞察力;耐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