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经济学理论有哪些?(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人认为经济学一词太过于高档,似乎与普通的老百姓并不沾边,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觉得经济学似乎与他无缘。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因为,经济学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并且我们普通人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受经济学里的某些效应而所做出的反应。

当然了,经济学当中也有很多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看上去非常的拗口,甚至是难以理解。但是,当理解它背后的原理以及故事之后,会发现原来它如此的简单,所阐述的现象也是如此的容易让人接受。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有哪些经济学的理论呢?这些理论或者说效应,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及日常生活呢?

 

一、破窗理论及其背后的故事

在经济学当中,有一个理论不得不提,那就是破窗理论。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讲,便是一个孩子将窗户打破了,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玻璃,而这样,将会刺激生产。制造玻璃的工人完成订单之后,便有了工资,有了工资之后,就可以去购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一来,便推动了整个生产。

也就是说,破窗户理论其实是可以提高生产力的。当某个生产链陷入不景气的阶段时,便可以采用破窗效应来提高生产力,以此来带动整个生产链,然后普通人便有了收入。当收入提高了,便有了消费力,这时商家也就会赚钱。而商家赚钱了,便会继续找供应商订货,供应商有了订单,就会继续让工人工作。如此一来,完美的形成了一个循环。

 

二、替代效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人们即便是有购物的欲望,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存款以及工资是跟不上自己的消费欲望的。例如,有些年轻人自身工资很低,但是却独爱购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及某些奢侈品。

如此一来,便会对自身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会让自己负债,到时候最新的手机倒是有了,但生活却越过越苦,后悔不已。

而这种时候,其实最应该做的,便是了解经济学当中的替代效应。如何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如果自身的工资支撑不起这种消费欲望时,我们就去寻找更加便宜或者说更加适合自身消费水平的商品。

例如,上万块钱的苹果新手机买不起,那能不能退一步,去购买相对便宜的国产手机呢?或者说,能不能购买前两年的苹果手机呢?这样一来,手机也都是新的,但是所花的钱不一样,自身的经济压力也就会相对减少,这,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广告效应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理论

说起广告,大家应该是见过不少,而时下的广告投放途径也很多,例如网络、电视、报纸、手机APP等等,而所有投下的广告,最终都会给商家带来一定的收益,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当中,有一个最出名的广告效应故事:1990年3年,山东某县城里的一个小酒坊秦池酒厂注册成立,在一开始的3年里,它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且小得不能再小的酒厂而已。而其每年的白酒销量,也从未超过1万吨。这种小作坊,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很是常见,甚至在今时日来讲,这种小酒厂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但是,一次转机,却让这个小酒厂瞬间成为国内知名酒厂(最终还是没落了),而这个转机,便是所谓的广告效应:1995年,秦池以6666万元获得央视5秒钟的黄金广告时间,成为当年的标王。而广告投放的次年,秦池的销售收入猛增至9.5亿元(前一年为1亿元)。也就是说,只是投放了一则广告,便带来了约9倍的销售收入,而也正是这则广告,让其火遍全国。

在当时的人们来讲,大家很在意广告,因为大家都觉得,凡是能够上电视的广告,肯定都是质量过关的好货。所以当成龙先生代言的小霸王学习机、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出现的时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收益,甚至是曾轰动一时。

 

上面三个,是小胖一开始想到的与经济学有关的理论。其实,很多理论都是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不过经过一些途径将其放大后才被我们得知,而后我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经济学真的很普通人有关。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多了解一些经济学,对我们自身是有一定好处的。而只有了解了这些现象,我们才不至于在消费当中被骗,也不会无脑的跟风,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以及判定能力。

那么,您所知道的经济学理论或者效应有哪些呢?欢迎一起在留言区聊一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