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损益表和利润表(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服务外包发展后劲从这儿续(主题)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到底有什么密切关系呢?今天依依老师就和大家讲个明白~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一般来说,学习读财报,有2张表是脱离不了的:

【1】资产负债表:代表一个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及股东权益的多少。

【2】利润表:代表一个公司的利润多少。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有一个勾稽关系:

即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末数-“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这个勾稽关系是判断报表编制是否准确的最基本衡量标准。

举个例子:

这里给到大家两张表,一张是资产负债表,另一张是利润表(如下图):

 


 

那么两者的勾稽关系如何检查其正确性呢?我们一起看看~

首先是资产负债表,我们会看到在我们资产负债表中的勾稽关系:

 

其对应的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等,这个完全符合资产负债表的逻辑。

那么利润表呢?我们也可以检查下,其报表也满足收入-费用=利润,

那么这两张表本身的逻辑关系都没有问题,那么针对这两张表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要通过上述的公式来检查: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末数-年初数=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中:我们的未分配利润为:

 

那么确认下:年末数40000-期初数-30000=70000

在利润表中,净利润为70000

 

由此可见,这两个数据是匹配的,也就证明我们两张报表的编制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说到这里,经常就会有很多的小伙伴问:老师啊,你看你上述的利润表,你没算20000元,结果应该是50000元啊。

依依老师想说的是,大家要注意上述的利润表的两列金额

 

⚠️请注意:一列是本期金额,一列是上期金额,为什么要说呢?

 

因为我们利润表的的格式对于不同准则下的企业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注意哦!企业会计准则下:表上体现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

比如6月份的利润表,这两列数据就体现为:

【本期金额是本年1月份到6月的金额】【上期金额是去年的1月到去年6月的金额】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表上体现为本期金额和累计金额

【本期金额是本季度或者本月的金额】【累计金额是今年1月到当月的金额】

 

所以,为什么我们上述的表格中,取利润表只要70000呢?是因为我们看到利润表的表头我们就知道这是一家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我们看的是利润表的本期金额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小企业会计准则, 我们要注意,在利润表中对比的就是累计金额

 

所以这一块,一定一定要注意。

另外,依依老师还要提示大家:

如果上述的报表基本的勾稽关系,不相等,那可能是做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或者账务错误,那么,要不进行账务调整,要不就要调整当年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调整后,勾稽关系就对了。

 

举个例子:

2022年5月,补缴2021年企业所得税1,000元。

 

计提: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0

 

缴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结转: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应交税费增加:1,000

未分配利润减少:1,000

调整后在检查对应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此时就是匹配的。

 

这是最基础的勾稽关系,大家一定要注意。

 

那最后,关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项目关系,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张表,供参考

 

作者:依依,财会成长学苑专职讲师,从事会计研究已超10年,曾任大型生产零售企业财务顾问,对相关实操知识有深刻研究。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7266亿元,执行额4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4.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129亿元,执行额2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1.1%。

从业务结构看,1-5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157亿元、477亿元和1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1.2%和21.7%。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分析,总体来看,前5个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快速反弹之势,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均回归两位数增长区间,承接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实现开年以来的首次“双十”增长。可以说,我国服务外包正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中走出,稳步恢复常态化、高增长发展之路。

谈及原因,郑伟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服务外包企业聚集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社会面已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服务外包企业得以加速复工达产,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复苏之势。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1-5月,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683亿元,执行额2413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9.2%和91.4%。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830亿元,执行额1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1%,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4.3%和51.6%。

二是面对疫情冲击,国家层面快速作出决策应对,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例如,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的税款返还、减免房租、金融支持、缓缴社保等政策均极大惠及服务外包企业,这些都成为了推动广大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复苏的重要推力。

从1-5月的数据看,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均实现了业务增长。其中,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766亿元,占全国29.0%,同比增长34.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3.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3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国46.8%。

三是随着国外企业逐渐复工复产,业务需求大量恢复。中国作为服务外包产业大国,加之近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深深嵌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链之中,成为越来越多发包国开展业务合作的首选,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快速回升也就不难理解。

以下这组数据也可说明这一点:1-5月,我国承接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601亿元、519亿元和352亿元,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5.8%。我国承接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30亿元,同比增长8.5%,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23.9%。

在稳定增长的背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海淀服务贸易与外包企业协会了解到,在近期协会对企业的相关调研中,企业反映的困难主要包括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数据跨境流动合规风险增大、人力和办公成本上升、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人才引进门槛高、高新技术研发费用高、汇率波动风险等。

在此背景下,接下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应如何着力呢?

郑伟建议,在政策层面,一方面,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针对服务外包企业轻资产、规模小、资金少、人力成本高等特点,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重抓政策落实,让政策真正成为解决服务外包企业复工复产进程中痛点、难点、堵点、卡点的“及时雨”。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设计等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服务外包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加快发展步伐。

郑伟特别提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37个示范城市承接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均占总额九成左右,应加快示范城市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拓展海外业务方面发挥各自特色,形成发展合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