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智能汽车的发展前景(智能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系统思考是一门帮助人们看到整体事物的方法论,它是一个框架,能帮助你看到事物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看到变化模式而不是时代快照。老王的内容试图从这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软件定义汽车

  1. 分布式到集中式的电子电器架构
  2. 供电模式不仅限于12V蓄电池
  3. 算力的大幅度提升

很多人都在新能源就只给我们带来大屏幕吗?车机大屏幕大家最熟悉不过,经典说法是它从车载收音机一路演化而来。很少人了解,汽车在相关的电气架构局限了多少年。直到新能源车型的出现,其实在智能驾驶范畴中,新能源车型在电气化EE结构中的确不可与100多年前的电动汽车相提并论。

 

想做到“车更懂人”,其实需要很多架构的支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软件定义汽车】这句话在工程领域尤其重要,因为它并不只是OSI层级中的应用层APP才叫做软件。

 

二、智能驾驶的发展

智能驾驶,简称智驾,就是从这个车辆互相发送报文的新模式下开启的。把汽车比作人体,汽车机械结构相当于骨骼,动力/转向相当于人的四肢,电子电气架构则是神经系统和大脑,是实现交互和智能化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些架构做支撑,再多表面智能功能也无法支持产品的持续领先。

 

所以电动化,为车辆的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走向中央计算打开了局面,这个过程就好比秦朝统一六国一样艰难,车企太习惯于传统ECU+CAN线的架构了,且不说供应商和传统车企内部培养多少不想做出改变的既得利益团体,就单说电源供电问题,一个小小的12V蓄电池是不可能支持的了那么多娱乐和智能系统的。在新能源时代,控制权会逐渐收拢于多个控制中心,人们提出了域控概念,这是走向中央总控的必经之路。所以这是第二个智能驾驶车辆的发展趋势——走向中央总控制器,但现在还没有实现,因为一旦实现有很多风险,老王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一些智能驾驶汽车易受攻击的特性

 

三、新能源的最大升级-算力与数据量

之前有人问老王,说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最大区别是什么?要我说,新能源时代可能车企头会有点痒——因为要长脑子了。

以前燃油车时代叫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因为没头脑,各种ECU非常细碎地分散在各种关键零件上,以CAN总线为通讯网络,化油器时代还好,自从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箱、车内娱乐功能、智能灯光以及智能驾驶的不断升级,对ECU和总线网络的考验非常大,大家知道老王不是来了媒体才做拆车的,老王在厂家时就做过产品对标,拆解过程中,密密麻麻的总线如果要铺开起码要4公里左右。

 

传统通讯架构,基础带宽都达不到。比如L3级别的辅助驾驶每天的数据量在几千个G左右,化油器时代的初级MCU早就超过承载能力了,加上现如今电动车上各种车机系统的功耗,瞬间电量需求是非常大的,此时,就需要【不太严肃地】从动力电池中进行用电量的所求。

伴随电子架构集成化的还有软件分层解耦,如同一个学校有校长、学院、还有班级,各级变动互不影响,还可以分层迭代。这时候车企发现,以前受制于供应商的各种嵌入式,因为信息的统一管理,有了足够空间打开局面,打造更好的娱乐和智能驾驶。这就是我们说的域控制器架构的转变。关于分布式和域控的优劣势。

大家应该还记得,17年特斯拉在功能域就有所突破,那时候马斯克管这个叫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框架。

 

实质是不断把车辆功能从供应商手中拿回来自主开发。 娱乐、智能驾驶、底盘、转向、动力域控制器、还有跟咱们冬测关系最大的热管理系统都是特斯拉自己开发的。以往是1级供应商软硬件深度耦合打包出售给主机厂,主机厂议价能力差,后续功能调整迭代困难,这种情况在新能源车一般不存在。

 

更夸张的是,域控制时代,车厂甚至可以利用手机,去满足算力快速的更新迭代,试想一下,把用户的手机作为中控或者娱乐域控制器的算力来源是不是很刺激。

今天Model S Plaid版能给你集成一个6600让你玩巫师三,那未来一定就会有一家车企给你机会去外接显卡实现算力的DIY。这些都是车企分布式到域控制架构的转变,而且这些转变绝不是灵光一现,因为车企不是慈善家,这样的改变为车企带来的话语权提升可是实实在在的,从管理几百个供应商品牌,到把握几个大的硬件节点,对供应链安全和成本是个巨大的优化。所以,新能源车型更智能化的原因,其实是电动化动力电池的加持带来的电气化系统性提升。对用户来说,车型的迭代会从燃油车时代的7年加快一倍,大概是3年左右,当然这对用户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有些企业在这之中会忽略老客户的体验。对企业来讲把车做成可以DIY的快消品,得到更多资本青睐和市值增加。

当然作为用户你要永远记住,啥东西在互联网上有内容制作者的存在,其背后一定有大资本持续的投入,内容制作者、新闻媒体、甚至留言转发的用户,他们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裹挟在资本缓慢但坚定的推动方向——资本永不眠在这个角度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下方图中整理的这些上中下游的供应商,每年在中文互联网APP上的投入是天量的,无数文案、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些公司真金白银的投入之上,才有如今内容领域车机系统、智能驾驶面子上的繁荣。但实际上真实的需求与网络声量是背离的状态,网上来看,智能驾驶很多媒体人对其的自信程度,仍处在愚昧的山峰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