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始终在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对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们的考验。
作为中国公募行业的“老十家”公司之一,长盛基金经历过很多成功与辉煌,也经历过一些坎坷与波折。无论如何,始终与时俱进、不断迭代、保持管理上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敏锐度,是你能从长盛基金身上所能发现的优秀素质。
在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趋势的背景下,长盛基金持续发力固定收益投资,构建起稳固的固定收益业务管理平台和较为成熟的投研团队,形成完备的产品矩阵。
凭借重拳出击固收投资,长盛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而这一切的取得与这家基金公司“创造价值 奉献回报”的理念密不可分。
固收投资“蝶变”
固收投资被认为是相对低风险的投资领域,尤其在近几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将固收产品视作“避风港”。
债券投资所涉及的资产类别多,对资产配置能力、信用研究能力、交易能力、市场风险分析能力的要求都极高。为了能在市场上长期稳步前行,长盛基金在固收业务上的理念是坚定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导向。
而要满足投资者的期待、实现“绝对收益”,做好信用风险控制极为关键。
为此,长盛基金在风控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细致的体系用以跟踪发债企业的基本面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光是“预警”性质的指标就分为定性、定量两部分,涵盖从管理层、企业战略到营收、负债等多个方面。
如果说信用研究是信用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那么,投研团队搭建起来的投资决策体系就成为第二道“防火墙”,相当于上了“双保险”。
长盛基金的投资决策体系实行集中决策防风险机制,即通过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等全体投研人员高频讨论互动,及时洞察市场行情变化并形成投资决策。
例如,在信用债的投资制度上,投研团队通过采用“事前严格内评、事中紧密跟踪、事后及时处理”的方式加强全流程风险管理,新增信用债入池需经过深度论证与投研团队全员投票同意方可通过,这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投资活动中对某一领域的极端判断,同时可以增加投资决策的灵活度。
正确的投资理念、完善的制度流程,以及专门的信用评级团队,严格筛选、持续跟踪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让长盛得以在坚实的基础上打造完整并能够充分发挥基金经理各自特色的产品体系,也为固收团队的实战奠定了基础,最终为基金业绩保驾护航。
以2023年业绩为例,看看长盛固收团队的表现到底有多亮眼:银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7日,长盛基金旗下19只固收基金(各份额分开计算)近1年收益率均位居同类基金前1/4阵营。
尤其在纯债投资领域,长盛基金在业内已打造出了纯债投资的金字招牌,据晨星中国发布的基金业绩榜单,截至2023年9月28日,长盛盛裕纯债A以6.34%的年化回报摘得近三年同类产品业绩冠军,具体排名为1/352,这是该基金继2021年、2022年连续斩获同类产品年度收益冠军后的再度夺冠。无独有偶,该基金“胞弟”长盛安逸纯债A同样表现不俗,以6.22%的年化回报摘得近三年同类产品业绩亚军。
从公司理念到投资方法,从产品体系到工作流程,长盛基金全方位搭建起适应新竞争环境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带来的是长盛基金投研体系如“凤凰涅槃”一般的成长,优秀的业绩就是最好的注脚。
多元的投资团队
投资是“反人性”的,对于固收投资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留给你的选择非常有限。
要把“反人性”的思维融入投资流程并不简单,单靠个人的信念和努力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固收投资更能凸显团队的作用——只有在团队的协同配合下,并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才能结出时间的玫瑰。
据长盛基金固收团队的领军人、副总经理蔡宾介绍:长盛基金是首批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长盛基金固收投资端共有9位基金经理,平均投资年限达10年以上,投研经验丰富。另外团队中有7位研究员,其中宏观研究员和可转债研究员各1名,信用研究员5名,研究员平均从业年限7年。
十几人的投研团队并不算很庞大,但这其中却“卧虎藏龙”,个个身怀绝技。
蔡宾本人聚焦“固收+”。他管理的“长盛安泰”、“长盛安睿”、 “长盛鑫盛”、“长盛稳怡添利”在近年权益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期间较好地控制了回撤,充分体现出长盛基金“固收+”产品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方针。
在长盛的固收产品体系下,王贵君负责长债、债券增强策略产品。王贵君有长期的债券研究经历,自2020年底从专户转战公募。而长盛安逸、长盛盛裕等“当红炸子鸡”都由王贵君打理,其资产配置、个券投资也颇受外界关注。
新生代基金经理张建则聚焦中短债。作为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的替代,张建弱化对同类产品排名追求,将净值回撤控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投资上,张建严守“货币+”的框架,以票息+息差收益策略为主,坚持短久期策略,追求收益的确定性。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固收产品,强化产品定位、实现稳定不漂移的风险收益特征、呈现清晰的产品风格画像,都是长盛基金不懈的追求。
2021年以来,长盛基金逐步梳理和丰富了“绝对收益”导向的产品矩阵,包括对标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的中短债和存单指数基金产品、追求低回撤对标银行中长期理财的“固收+”系列产品,以及业绩优异的中长期纯债系列产品在内的矩阵,对应着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除现有7天、30天、6个月、9个月等持有期产品外,还积极布局60天、90天等持有期产品,丰富绝对收益产品体系。
固收是一项依赖体系和团队的工作。
在风险控制和收益挖掘这些工作的背后,团队的作用不可忽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固收投资并非单打独斗就能致胜。
长盛作为一家在固收市场上能参与长期竞争的公司,固收团队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长盛基金也在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在提高固收投研人才固定薪酬水平的基础上,对达到业绩目标的团队核心成员的激励措施可提供对标业内头部公司优秀水平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固收团队的稳定性和市场吸引力。
只有具有多元化和学习能力的组织,才能了解并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进化。而长盛的固收团队无疑已在市场淬炼中成长为一支善战之旅。
在安全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固收投资并不简单,需要在安全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先立于不败而后胜”是固收投资的真谛。
在实际投资中,长盛基金固收团队的核心研究框架首先是加强市场趋势研判。宏观研究上秉持“政策-经济-资产”的贯穿式研究范式,立足于数据基础,着眼于市场热点,深度构建基本面、政策面、流动性与海外市场等四个维度为核心的研究框架,把脉利率行情走势和信用周期演化,并加强机构行为对市场扰动的监测。其次是锚定行业景气度曲线布局仓位。信用投资具有明显板块化特征,城投、周期等重点领域为兵家必争之地。基于宏观研判,加强对中观行业景气度的跟踪和预判,力求精准勾勒行业信用周期曲线,实现仓位布局的合理板块轮动。
在个券研究策略上,强调个券研究的全景刻画和高效灵活。在已有信用研究框架基础上,结合区域、行业、关联关系、成交数据等要素实现对个券的全景刻画,全面揭示价值与风险,挖掘收益并做好风险预算管理,降低组合净值波动。借助高频的夕会讨论建立了集中决策防风险机制,高效灵活转化个券研究成果。
蔡宾认为,固收产品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投资目标、回撤目标,确定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目前,居民的稳健理财需求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极度风险厌恶、对收益要求不那么高;一部分能承受稍高的波动、同时需要更高的收益补偿。基于此,可以针对前者提供回撤控制严格的固收产品,针对后者提供风险收益特征清晰划分的固收+产品。
而“固收+”涵盖大类资产配置,“+”的部分非常重要,因为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此。需要投研团队共享研究成果,在大类资产配置、信用研究、交易和市场风险应对等方面形成合力。
虽然无法创造短期极致的收益,但长盛基金着眼长期投资——持之以恒、用时间去创造价值。
很多人的行走是为了“抵达”,也许,长盛基金这次的固收“蝶变”之路最重要的是行走本身。投资如行走,每一步都是途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