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中船重工股票行情(中船的股价和业绩将会证明一切)

船周期由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而产生,船舶制造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其一,船舶使用寿命到达极限之后带来的更替需求。大型货运船舶的使用寿命在30年左右,最近3年的船舶拆解数据显示,被拆解的船舶平均服役年限为32年。我认为取32年作为远洋货运船舶的平均寿命是合理的。

 

其二,货运需求增加带来的新增运力的需求。每一轮全球化贸易的繁荣,都会带来货运需求的增加。自1991年以来,全球运力需求高速增长,直至2010年,全球运力平均增速为每年13.7%。随后开始疾速回落,到2022年,全球运力增速为3.74%。

 

全球贸易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相对高的增速,带来了全球运力的高增速。但近些年逆全球化的势头严重,全球运力增速缓慢,2022年增速为3.1%。我保守的估计,未来32年,全球运力平均增速在1-3%之间。

其三,各船东组织应对逐步勒紧的巴黎协定对航运行业的要求,将排放不达标的船舶提前更换或改装。

船舶制造的产能:

货运船舶的制造,目前90%的市占率由中日韩三国把持。显然这是全世界最卷的三个国家,这也意味着这个格局将保持长期稳定。

上一轮船周期中,全球船舶完工量在2011年达到顶峰,全年完工大概是1.66亿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完工7665万载重吨,这也是最近50年来的最高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船舶制造业的极限产能。

和完工量于2011年见顶不同,全球船舶的订单早在2007年就见顶了。虽然在2010、201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遥遥领先,但这两年交付的船舶,大多都是赔钱货。

之后就是产能关停,断崖式下跌的订单导致了很多新建的产能无法开工,长期闲置,部分关停。最终全球造船完工量稳定在了9000万吨的样子。全球造船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

目前所处的周期位置:

船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1、产能底部、产能利用率底部、价格底部、需求开始增加;

2、产能底部、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底部、需求继续增加;

3、产能增加、产能利用率见顶、价格抬升、需求继续增加;

4、产能见顶、产能利用率见顶、价格见顶、需求见顶;

5、产能见顶、产能利用下跌、价格暴跌、需求暴跌;

6、产能关停、产能利用下跌、价格底部、需求萎靡。

目前我国造船行业所处的位置是1刚结束2刚开始。下面解释为什么我说目前的位置是这里。

船舶的需求量预估:

本轮周期和上一轮船周期最大的区别在于运力需求。前面讲过,上一轮船周期运力需求增速为13.7%,而本轮需求异常萎靡,乐观估计也只有3%。

上一轮产能巅峰是1.66亿载重吨,经过上一轮船周期的产能出清,目前全球产能大概是1.3亿载重吨,已经关停但可恢复的产能大概0.3亿载重吨。

另外,上一轮船周期交付巅峰是在2010-2011年之间,全球平均船龄只有13年,而船舶的寿命平均有32年,距离船舶替换的巅峰需求还有19年。

2022年,全球(百吨以上)船舶总运力为22.03亿载重吨。未来增速按照最乐观的3%去考虑,再叠加上上一轮船周期所生产船舶的更替需求,全球船舶完工量将在 2037 年达到1.6亿载重吨,并在2043年见顶。下图模拟了这个过程:

 

在手订单质量:

从2023年全球造船企业接单情况来看:

船舶大小方面,中国企业在手订单平均单艘载重为2.44万吨,国外其他企业为2.95万吨;

船舶售价方面,中国企业在手订单平均价格为0.61亿美元/艘,国外其他企业为0.91亿美元/艘。

显然,中国船企虽然在产能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行业中的定位依然是做小且便宜的低利润订单。

目前阶段的国际船价上涨和中国船企关系不大,真相是因为北溪管道被炸导致LNG船临时性的爆发了一大波需求,同时推高了LNG船价。但长期以来LNG船的主要产能被韩国把持,高利润的LNG订单都被韩国接走了,韩船台被占,把低价低利润的其他订单挤到了中国,也把实在吃不下的LNG订单挤到了中国。这就是这两年新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

 

如上图所示,LNG订单中国造船业只吃到了一个小尾巴,全国只有沪东中华能赚到这个钱,但这个船厂并没有上市。同时今年的全球LNG订单已经在急剧减少了,1-8月,同比去年减少了63%+。

总结:

面对1.6亿载重吨(1.3在运营+0.3闲置)的全球产能和近些年0.9亿载重吨的完工量供给是远远大于需求的。LNG的临时性需求爆发使得韩国造船厂吃到了一波红利。随着LNG订单减少,对应的股价也开始回落。与此同时,中国总装厂商依然在低利润订单中卷价格,高利润订单非常少,生怕拿不到订单饿死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改变。

等到十三、四年后,供需关系的改变使得中国造船周期走到阶段3和4之间,中国的船舶制造再进步10多年,能拿到高利润订单之后,才是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等总装厂挣钱的好日子。然而,有谁会去炒十几年后的逻辑呢?所以,韭菜朋友们又被骗啦。为了骗韭菜,很多研报甚至把当前船舶平均服役年限写成23年,狂吹替换周期要来了。真缺德鸭~

虽说船周期还有十多年才来,但船舶领域有一个分支,已经迎来了量价齐升。大家知道是哪个吗?

总结2:重点讲一下LNG和中船集团。

韭菜朋友们不用抱有幻想,集团不会让任何赚钱的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

现在整个集团能赚钱的公司就两个。一个沪东中华,一个WinGD。这俩加起来,就目前阶段一年也有20亿的利润。比集团剩下的所有的公司的利润加起来都多。以后这俩的利润会更多。

但,都不会注入上市公司。

看半年报的业绩说明会,公司领导的态度就知道公司只是把二级市场当韭菜田割,谁信就割谁。

LNG赚钱吧?一条赚10亿。

中船贸易接了51条大型LNG的订单。先给沪东中华分了43条。实在吃不下了,剩下的8条给了江南造船。就这8条,每条还要向集团缴纳好几个亿的授权费。

就算你们不信船周期还没来,难道你们相信集团领导会跟韭菜们分享利润吗?即便船周期来了,上市公司就一定能赚钱吗?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数字经济、ChatGPT、AI算力、CPO/硅光芯片、大数据、6G卫星、数据要素、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