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锂电池巨头ST猛狮被终止上市
34亿元债务豁免自救未果,*ST猛狮(002684.SZ)在资本市场的故事也算走到头了。
*ST猛狮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2年6月24日。交易期满将被终止上市,从4.29日股价2.26元跌至6月6日0.61元,下一步可能步入破产清算。
来源:*ST猛狮公告
*ST猛狮集储能、锂电池、新能源造车等热门概念于一身,曾经是一只大牛股,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间公司股价涨幅超过600%,市值最高时一度接近130亿元。
彼时,“潮汕帮”二代、*ST猛狮董事长陈乐伍提出了“2351”战略,即从单一动力电池业务,发展到以锂电池产业链为主的多元业务,向清洁电力和新能源汽车板块领域拓展,希望公司能在2020年成长为一家千亿市值的上市企业。
但这头潮汕“猛狮”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公司举债扩张,业绩却仅在2016年昙花一现,随即连续两年亏损。
连续亏损带来的退市风险下,*ST猛狮自2018年起尝试过多种自救措施:国资援助、处置资产、筹划重组、债权人债务豁免……
2022年4月30日,*ST猛狮2021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公司自5月5日停牌至今,市值已从巅峰130亿元缩水至12.82亿元。
02
“猛士”陈乐伍的猛狮新能源“帝国”
ST猛狮(SZ 002684)1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于2021年1月12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陈乐伍的通知,陈乐伍于2021年1月1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泄露内幕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陈乐伍,1971年出生,汕头澄海人。199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美国Georgia College&State University,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产业布局,资本先行。在猛狮科技的转型征途中,资本兼并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猛狮科技近两年参与的资本布局动作不少于15个,从国外到国内,涉足的领域包括储能、材料、电芯、Pack、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电动汽车企业等产业链不同环节。
密集频繁的布局让猛狮成为转型新能源的“猛士”和“先锋”,而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猛狮的策略过于激进。
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陈乐伍有自己的思考与坚持,在他看来,目前全球正处于从石化能源向电力能源的换挡期,猛狮科技转型投身的三大业务,将会划归为能源行业和交通行业,在该行业面临的对手将会是中石化、中石油、国际车企等万亿体量的企业,要想在未来占领一席之地,就需要在当下传统巨头还没实质动作之前,通过资本快速布局卡位,才有机会在未来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陈乐伍说,猛狮的策略是,确定新能源的大方向后,就毫不犹豫的往前走,要在其它企业还没想清楚的时候快速切入,通过资本的整合布局建立其自身的竞争力护城河。
定调“2351战略”
“铅酸电池在中国没有前途,就算还有一定需求,但政府将来可能也将会把它枪毙,不可能再继续做大。”
谈及转型的原因,陈乐伍认为,铅酸电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从国内几家铅酸电池上市公司近几年的业绩,就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而锂电和新能源领域则处于快速成长期,将会成为未来能源系统里非常重要的板块。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2015年,当时已连续多年在摩托车起动电池出口销量排名第一的猛狮科技毅然下决心涉足新能源领域。这一年,在陈乐伍的主导下,猛狮科技对外正式发布名为”2351”的转型战略:
“2”是指抓住两大战略机遇,一个是能源转换带来的战略机遇,另外一个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战略机遇。
“3”是指以锂电产业链为核心、辅以清洁能源发电及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运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清洁能源生态链。
“5”指“5I”,是猛狮战略转型中的具体战术,包括投资(Investment),为未来投资,包括研发和人力;创新(Innovation),技术、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智能化(Intelligence),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涵盖智慧能源和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既是市场方向,又是人才观,更是发展战略方向;整合(Integration),围绕清洁能源生态链,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使之融合到公司的战略目标中来。
“1”是指一个使命和奋斗目标,致力于为人类提供最清洁、最价廉的电力服务,成为全球清洁电力产业领导者。
“2351战略”开启了猛狮科技全面转型的号角,围绕这个战略,此后的两年中,猛狮科技以资本先行卡位新能源核心环节,一系列的产业链扩张让其成为传统铅酸企业转型中速度最快,投入最大、意志最坚决的企业。
如今,拉出来溜了三年的猛狮科技的三大业务板块都已经初具轮廓,在高端电池制造领域,其已经建立了从电芯、PACK、BMS、锂电回收等项目。2016年,其锂电池业务实现1.77亿元营收,实现了126%的增长。已经宣布建设的高端锂电池产能达到16GWh.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16年,猛狮旗下的达喀尔租车,宣布了三年运营十万台车的发展目标,2017年7月,完成了对上海燃料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控股,今年10月,猛狮和东风裕隆合作的裕路电动车正式发布,成为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云度之后的第二家量产企业。
在清洁电力领域,猛狮科技以光伏电站及海外市场为突破口,依托于此前已有的渠道和通过兼并购建立起来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目前已经打入德国、法国、印度等一些欧洲和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市场,市场空间还在进一步拓宽。
03
激进扩张爆发破产危机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ST猛狮控股参股的海内外企业共80余家,业务范围涵盖高端锂电池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智慧能源管理和输配电、储能系统和储能电站的建造和运营、电动智能交通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等领域。激进扩张是*ST猛狮如今“尝苦果”的重大诱发因素之一。
*ST猛狮是2001年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1986年,*ST猛狮实控人陈再喜高薪在汕头创办了沪美电池厂,率先向市场推出摩托车起动电池,开启蓄电池的创业之路。到2010年时,*ST猛狮摩托车电池出口销量已经位居全国首位。
此后十余年,通过从内销转向出口,向高端市场转战等经营策略,*ST猛狮逐渐发展成我国最大的摩托车起动电池出口供应商和全球第二大高端摩托车电池市场供应商。几乎所有的企业发展都会遭遇瓶颈期,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二次突围,便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ST猛狮也不例外。2012年,*ST猛狮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IPO。凭借在铅酸蓄电池领域的积累,猛狮电池一度成为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赛事的专用电池,一时风头无两。
2015年,随着传统铅酸电池市场开始“走下坡路”,*ST猛狮全力启动转型,提出了“逐步转型为新能源企业”的口号,同时提出了“2351”战略,其中的“3”即指高端电池制造、新能源车辆运营和清洁电力三大板块,后期逐步发展成为以清洁电力和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为辅产业链的“一体两翼”新能源产业格局。
一般而言,新晋上市公司都有很强的并购预期,但是并购频率如*ST猛狮这么频繁的公司却十分少见。公开信息显示,2015~2017年这三年间,*ST猛狮用在增资并购上的资金分别达到1.83亿元、18.89亿元和20.49亿元,三年累计增资、并购、新设子公司超过60家。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剧增。2012年,*ST猛狮财务费用为780万元,至2017年底时已经增加至2.7亿元。2012年,*ST猛狮子公司仅有3家,而截至2017年底时,其通过收购、新设成立的子公司已经达到73家。这样的扩张速度,叠加彼时金融去杠杆大背景,*ST猛狮迎来资金链断裂危机。
自2018年起,*ST猛狮就已资不抵债。2018年下半年,随着业绩连续亏损,债务不断攀升,*ST猛狮流动资金持续下降,爆发债务危机。而自2018年下半年债务危机以来,*ST猛狮陆续发生债务逾期,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产被司法冻结,流动资金极为短缺,债务危机愈发沉重。
2020年,*ST猛狮债务逾期风险进一步加重。根据*ST猛狮2021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新增债务逾期的公告》,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因资金状况紧张,致使部分债务逾期未能清偿,截至 2020 年5月31日,*ST猛狮到期未偿还的融资债务约19.86亿元。截至 2021年3月31日,*ST猛狮及各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金额合计达到8.79亿元。事实证明,快速的扩张,不仅没有对上市公司带来经营能力的提升,反而成为了公司尾大不掉的包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