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58同城上市最新分析(58同城下一个千亿布局 )

前言

说起58同城,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说是杨幂拍的洗脑广告,也有人说是租房、找工作、买二手车会去查的一个网站,只是查完后会发现信息不太真实。甚至有人说58好像什么都做,但是就没有美团、拼多多做得火。

那么这期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何当年声势浩大的58同城存在感越来越低?

宣布从美国退市后,未来的它又将何去何从?

 

创始人背景

故事开始于1999年6月,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姚劲波,进入了一家国有银行工作。

虽然是在技术部门,但这与他想从事的互联网还有很大距离。

一天,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的是蔡文胜通过买卖域名赚了不少钱,这里面的蔡文胜就是后来美团秀秀的董事长。

姚劲波想了想,这是一门好生意,简单无门槛,只要眼光够好,就有可能获得高回报。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早期 图源网络

于是半年后,姚劲波就从银行辞职,创办了一个专门从事域名交易的网站——易域网,可以说他是国内最早做域名的几人之一。

因为字母类的好域名很多都被注册了,所以有过银行经验的他主做数字类域名,特别是两位数的域名,如56、57、58等,仅半年就成为了行业翘楚,后来在2000年9月被张向东的万网收购。

紧接着姚劲波就进入了万网工作,并一路做到了营销副总裁。

在此期间,他还与万网的另外两名同事共同创立了学大教育,并在2010年11月上市,这笔投资也让他获益颇丰。

可以说在58同城以前,姚劲波就有了丰富的项目运作及市场推广经验。

58的开始

时间来到2005年,已经在万网干了5年的姚劲波决定离开。

因为他发现在美国大火的Craiglist网站在中国还没有成功的模仿者,再加上自己曾经租房被骗的经历,他认为分类信息领域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2005年12月12日,58同城在北京成立。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 图源网络

起步挺顺利,天使轮就获得了蔡文胜的50万元投资。

等到2006年,当时软银赛富基金的阎焱因为看好Craiglist的模式,所以主动找到姚劲波,直接投了500万美元。

资金充足的姚劲波直接用了互联网最常用的方式-投广告,于是那一年的各大门户网站到处都能看到58同城。

可是钱烧了一年,58线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倒是线下做的一本叫做《生活圈》的DM杂志收益还不错。

虽然公司的收入要靠杂志来撑着,但姚劲波很快就意识到,持续这样下去,58就不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了。即使再赚钱,毕竟与自己的初衷相差甚远。

于是2008年底,姚劲波决定立马停掉所有的杂志业务,专心做线上。

可运营了没多久,因为金融危机,让本来就盈利欠佳的58再次陷入困境,之前软银赛富追加的4000万元已被他花的差不多了。

那时候姚劲波要求财务总监每天告诉他公司账户的余额,这样他能知道钱还够不够给员工发工资。

实在无奈之下,他只好把手里珍藏的一些域名卖掉,来暂缓公司无法运营的风险。

即使如此,依然阻止不了大批员工出走。

有一天几个公司骨干执意离开,姚劲波当场哭道:“你们走了,我怎么办?”

 

一统江湖

走投无路的姚劲波,只好向外寻找投资。

可是09年的资本寒冬,让很多基金也陷入了紧张状态。

接连见了20几个投资人,最终都没了下文。

眼看着58就不行了,为了不让自己之前的投资打水漂,软银赛富的阎焱又拉着DCM在2010年4月给58投了1500万美元,这才帮助58终于又活了过来。

到这里,可以说姚劲波是幸运的。

当时上百个分类信息网站中,一部分卖了,一部分倒了,还有一部分沦为了搜索引擎的赚钱工具。

58紧接着又抓住了团购的风口,利用平台优势,让团购业务成为了58的一个促销门户。

2010年底,58日活用户已达到400万,成为了分类信息领域的头部明星。

数据优异的58,再次获得了由华平投资领投的6000万美元。

正当58团队都在乐观的预计,下一年就有可能冲刺上市的时候,没想到下一年等待他们的却是未来长达4年的消耗战,这场战役的发起者就是58的老对手-杨浩涌的赶集网。

从2011年的大年三十起,赶集网的广告遍布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和央视频道。

春节正在老家的姚劲波被赶集网打了个措手不及。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 图源网络

于是他立马与团队开会,在投资人的大力支持下,决定改变原先的计划,积极应战。

华平告诉姚劲波的意思是:“赶集投多少打广告,我们就投它的double,不能因为钱没投够而让对手超过自己。”

两个月后,各大电视台就开始放“神奇网站-58同城”的广告。

就这样两巨头相争,把其他小的分类信息网站基本上都打没了。

而且姚劲波为了让58保持领先地位,还从赶集挖了不少人。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上涨42%,市值约为18.93亿美元。

时间来到2015年,上市后就在规划未来公司发展路径的姚劲波,经过深思熟虑,在这一年采取了一连串的大手笔动作:

先是在3月份以2.67亿美元收购了安居客;

4月份在赶集网投资人的撮合下,姚劲波与杨浩涌进行了长达20多个小时的谈判,终于完成了58与赶集的合并;

5月份又并购了中华英才网。

至此,58彻底成为了中国分类信息领域的王者,并在多个生活垂直领域都有头部品牌。

而58“一横多竖”的战略也初现端倪,为日后的退市及更大的资本运作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架构,下面我会详细讲。

 

被低估的“野兽”

首先跟大家说说58为什么要退市?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58觉得自己被低估了,当然更主要的还是58对未来的资本结构有新的安排。

58集团旗下除了刚才说的安居客、赶集、中华英才网之外,还有58到家、58同镇、58金融、转转、瓜子二手车、快狗打车等。这些子品牌全部单独运营并都获得了相应的融资。

要知道58同城这次私有化的总市值大约在87亿美元左右,这个市值对于整个58集团来说明显是低估了。

【这里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

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流程一般是:

由控股股东注册一家非上市公司发起收购意向提出报价-我们称为要约方。

上市公司收到报价后,会由董事会组建独立委员会,并找一家投行来对要约方提出的报价进行合理性评估。

正常情况下私有化报价都会比现有股价高10%以上,所以投行评估的结果基本上也都会是合理。

然后要约方与上市公司签署合并协议,并把合并交易提交股东大会批准,整个私有化流程就走完了。

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流程 图源创异文化社原创

再回到我们的58同城身上,以姚劲波及其他3家投资公司组成的要约方,所提出的报价比58原有的股价溢价将近20%,因此其他小股东也都很愿意以这个价格卖出手中的股票。

所以58同城只用了2个月就完成了私有化的协议签署,剩下的就是股东批准+资金到位完成交易。

姚劲波心里很清楚,以58目前的体量,如果分拆上市,将远比80多亿美元值钱。

而且旗下各公司独立发展的好处就是可以对产品进行深耕细作。

当然这里面还有姚劲波对58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担忧,就是在当下用户体验为上的精品app时代,58同城原先的大平台策略越来越不吃香了。

虽然平台的流量可以互相转换引导,但在58涉猎的所有生活服务领域,都有巨头在与其争夺,如链家、阿里、美团、滴滴等。

其实58与百度有些像,在核心业务逐渐被细分app取代时,依然采用的是获取面上的“数字流量”,而没有把重心放在打造产品上。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58上的信息越来越不可靠。

2019年财报显示,58同城全年的营业收入为155.77亿元,同比增长18.56%,营收增速对比前两年的30%多明显放缓。其中58同城会员服务营收为44.7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64%。

在互联网公司中,没有增长就没有故事。

因此摆在姚劲波面前的,就只有每个板块的子公司单独上市,这样还有机会能从品牌和资金上与其他巨头拼一拼。

 

结语

姚劲波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稻盛和夫的《活法》,它让姚劲波保持着那份“让每个人生活更便利”的创业初衷。

虽然58这几年的转型并不顺利,但私有化之后,未来将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