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货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去商场超市购物,投资股市、买房买车使用的都是货币。上班按月领薪、从事股票投资获得的利润等等也都是通过货币来体现的。花出去货币我们获得了相应的服务与物品,不同的服务与物品自然对应着不同的价值。而获得的收益既是我们的收入,也是对于我们经济活动获利的价值衡量。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重要作用是流通手段和价值衡量以及储存财富。
那么我们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或者说我们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到些什么?答案是,我们可以了解到货币供求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货币供求的主要因素。同时,进一步理解从国家层面制定货币政策的方式、手段和目标,从而对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为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消费投资提供一些方向性参考。
先来了解一下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说法,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主要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了货币的产生,一个是先王制币说,这个说法认为货币是有权势的人或贤明的人制定的,他们发现民间物物交换的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或民间疾苦而创造出来货币。另一种是交换需要说,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写史记的司马迁,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物品交换的手段,因此货币就是为了适应物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西方国家早期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三种,一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哲学家创造出来的。二是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三是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从中西方说法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认为货币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可能性,就是解决物物交换的困难与麻烦。对于交易来说,使用货币明显比使用物物交换要方便、快捷也有效的多。
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交换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商品流通。伴随着每一次商品交换的改变,货币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我们来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会很明白一些,在最早的古代,家家户户都自产自足,偶尔发生的物物交换也就是隔壁老王家用一袋子谷子换了隔壁老张家一头小猪。随着大家相互之间尤其是村落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天天扛着一袋子谷子、赶着一头猪跑来跑去也就太不方便了,不现实,于是就出现了用铜钱来衡量价值,例如买一只鸡可以用一串铜钱买一头猪需要十串铜钱。再往后发展,那要是买一栋房子呢?如果全部用金属货币,那有钱人出门就得赶马车拉钱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出现了票号,国外则慢慢出现了银行。其实际作用都一样,就是客户可以在银行将实物货币(银子)存进来,然后拿着银行给你发的一张纸质证明:银行券或者银票,上面写明了这张纸值多少钱。然后你到银行的每一家分店都可以便捷的兑现出来这些货币,比如直接兑现出来银子。这样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更愿意使用这种银行或票号的纸质货币了。而到了现代社会,则依托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流通且不可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信用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从这里我们清楚的知道了货币是如何诞生的,这能让我们在之后更好的理解货币的内涵。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感谢各位朋友翻阅,感恩遇见每一位朋友!祝大家投资路上真金白银赚的盆满钵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