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样的高校,我之前,只知道中山大学属于这种情况。中大的校区,除了有广州校区外,还有深圳和珠海校区,即中大的校区分布在广州、深圳和珠海三个市。没想到广金的校区也分布在三个市,除了广州外,还包括肇庆和清远,即广金的校区有广州校区、肇庆校区、清远校区。
大学校区增多,甚至分布在多个城市。这既说明大学在扩大其办学规模,也表明很多地方政府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引进高校,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地方的高等教育水平。
那么广金的这三个校区分别在什么时候兴办起来的?这三个校区的实力对比情况如何?
表: 三个校区多个方面对比
项目 |
广州校本部 |
肇庆校区 |
清远校区 |
总数 |
创办时间 |
1950 |
1981 |
2021 |
|
面积 |
近815亩 |
近100亩 |
1385亩 |
近2300亩 |
专业 |
51个 |
不详 |
40个 |
51个 |
学生数 |
14700多 |
3000 |
8700多 |
约2.6万 |
办学模式 |
4 |
1+3 |
2+2 |
|
从上表可知:
历史最悠久的是广州校本部,其次是肇庆校区,历史最短的就是清远校区,才两年。
面积最大的是清远校区,其次是广州校本部,最小的为肇庆校区。
在校生是最多的是广州校本部,其次是清远校区,最少的是肇庆校区。
专业的话,应该是广州校本部最多,清远校区次之,最少的是肇庆校区。
学生数量还是校本部最多,其次是清远校区,最少的是肇庆校区。
由此可知,肇庆校区的规模最小,不管是占地面积,还是师生数量。
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广州校本部,但是清远校区有赶超广州校区的趋势。
注意该校的办学模式,其中肇庆校区的“1+3”模式,是指录到肇庆校区的本科生,第一学年在肇庆校区,第二至四学年在校本部。清远校区的“2+2”模式是指录到清远校区的本科生,第一、二学年在清远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在(广州)校本部就读。
这两种模式,是不是肇庆校区的模式比清远校区的模式更加理想?前一种模式下在广州读本科的时间有3年,而后一种在广州读本科的时间只有两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