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投个分析(投资经理差点以离职“要挟”)

熊晓鸽曾经说过一句话:VC是一个你永远都在后悔的行业。

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觉得看到的项目都是好项目,都是“独角兽”;而在经受失败的教训之后,又觉得什么项目都是“坑”,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

在当下这个盛行风口的时代,错过一个风口足以让投资人后悔到扼腕。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果在本已有限的机会里,错失掉风口里的项目,就会在忧虑中变得越来越迷茫。

看一看那些混迹投资圈大佬的过往投资经历,你会发现焦虑并不是只有今天才存在。有的创始人投出了让团队损失数千万的项目,有的投资经理为了一个看好的项目,不惜以离职做赌注。投资圈儿里的事情,没有一成不变,最重要的是在不断的试错和判断中,发现价值。

✎ 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

损失最大的项目是我投的

一年前的“2016松禾资本春季论坛”上,厉伟分享了一个自己投资经历。

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觉得看到的项目都是好项目,都是“独角兽”,而在经受失败的教训之后,又觉得什么项目都是“坑”,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有一个项目是我北大校友倾力推荐的LED公司。出于对校友的信任,我们在没做详尽尽职调查的情况下,投了500万元。这笔钱很快就消失了,被公司拿去还了表外的高利贷。

这家公司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产品也有市场前景,我做了很多努力,试图挽救这家公司。后来我们的资本又向它注资数千万元,我个人也借出数百万元,但这家公司的表外债务就像一个无底洞,吞噬了所有的投资。到了最后,松禾资本甚至还与部分高利贷债主沟通,将部分债务转换成了股份,仍然未能挽救这家公司。

最后,我们不得不选择放弃了。(记者 刘景丰)

✎ A投资机构总监:

为推一个好项目,我以辞职“威胁”

大概一两年前,我通过扫行业扫到一个做互联网+传统行业的项目。跟团队接触之后发现项目非常有优势,最让我看好的是团队,CEO名校毕业、有国外工作经历,各方面履历都很亮眼。

跟了三四个月之后,我已经对这个项目了如指掌。本以为项目会顺利通过,但是到了投委会,有一多半的同事表现出担忧。很多人觉得互联网+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行业,是一个未知的概念。

分歧在于,我是项目的接触者,我对团队的能力比较有信心;但是同事们站在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不能说这种分析没有道理,只不过任何分析都是建立在个人主观判断之上的,做投资更是如此。

分歧发展到后来,在最后一次投委会上,我明确向当时的领导表了个态:如果项目不通过,我立即辞职。

说完这句话,我的担心也越来越大:假如我坚持了,但后来会不会看人看走眼、或者对行业没把握准?如果我没坚持,未来某一天证明我当初的判断是对的,那岂不是打脸?

在我的坚持下,两个月后项目通过。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的确发展不错。这给我上了一课:看准的东西,阻力再大,也要坚持出手。

(记者 刘景丰)

✎ B机构投资经理韶博:

看好的项目上会被否了?其实做半年以上就无感了

前段时间有一个平台型项目,我个人不看好,但是合伙人看好,pre-DD(外围尽职调查)都做了,往投委会推,推了两次,结果被大LP(有限合伙人)给否了。

原因是这个项目我们帮不上忙。虽然我也认为那个创始人不错,25岁,本科没毕业。但当时已经有很多专业选手,而且做的比他早,加上融资过亿。综合下来看,他的团队基本就他一个亮点。

这个项目可以成生意,但不适合机构。简单来说对手比他专业、比他老练、比他成熟、团队也比他强太多。我们不能赌他是马云,毕竟能够逆袭的不多。虽然没拿到投资,但项目发展还可以,有稳定的现金流。

那个坚持投的合伙人有没有不爽?其实投资人只要做半年以上,你就会发现,无感了…因为所在位置不一样。

对有的投资人来说,只要他一直做投资,那么这个项目就可能仅仅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小段而已,所以创业者在与每一个投资人见面前都应该先准备充分,因为对你是唯一,对投资人可不是那么唯一。

除非它以后成了独角兽。那感觉应该会是,爱恨交加:希望它过的好又是那么的恨,就像你有个爱的挺深但因为误会被分手最后嫁了个土豪的前女友,而且这个土豪除了钱还什么都没有。(记者 马芊)

PreAngle合伙人胡炜:

一个问题预见项目两年后的困难

大概两三年前,团队的一名投资经理拿来一个做芯片的项目,项目由一个外国的团队运营,主要的资产也是国外的实验室,带头人也是一个外国的教授。有技术、有资产,团队有噱头,看这背景,也是相当华丽了。

后来项目上会,当时芯片也特别火,所以大家都觉这一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所以大部分同事都对项目抱着很高的期待。

但是我扮演的角色是“风控”,要给别人都看好的项目刹一刹车。我就研究,这个项目到底有没有说得那么好。实际上按照投资的惯例,一碰到“教授”,就要有个嘀咕:在正常思维里,教授是一个搞研发的人,他会沉迷于自己的领域,但是对技术的商业落地经验欠缺。再加上团队在国外,如果想把技术在国内落地,更要打个折扣。

于是我就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大部分人看到了描绘的前景,认为问题不是致命的。所以到了最后,项目还是投了。

后来不到两年,项目的确出了一些状况。项目的带头人把商业落地时间推迟5-8年,对于任何一家投资机构来说,这几乎都是不能接受的。这时候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抉择:是退出还是持有?持有的话,后续问题该如何解决?

显然对于我们而言,这时候只能选择持有,同时还要找出一个对策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好在项目团队里有一个中国的合作方比较hold住,再加上我们解决了项目带头人的股权问题,最终将问题化解。投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