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这两年始终处在风口浪尖,自从美国制裁以来,高端芯片成为了我们继续突破的重要关口。
这也是华为发布Mate60引起这么大反响的原因。
我记得二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科技部召开了一个会议,主题就是:“发展我国自主操作系统”。
当时的部长徐冠华说:“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
芯就是芯片,魂就是底层操作系统。
这两项确实是我国的弱项,这些年也一直在奋起直追。
比如华为、中芯等优秀企业,正在夜以继日的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包括今天分析的“紫光国微”,正是集成电路里面的佼佼者。
一、公司
紫光国微脱胎于清华紫光,清华紫光又脱胎于清华大学。
顶级高校都有很多科研成果,学校为了管理这些成果,就会成立科技公司作为运营主体。
这类校企非常多,有名的也很多,因为顶级大学的研究水平都不错。
在硬件方面,计算机当然是首当其冲。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叫“清华同方”,与北京大学的“北大方正”,还有中科院的“联想”,当时被称为互联网三巨头。
清华同方的上市非常快,创下成立公司3天就上市的神话。
从2001年开始,清华同方承担研制二代身份证芯片的重任,为此特意成立新公司“同方微电子”,正式踏入芯片世界。
同一年,“晶源电子”成立,这可是我国晶体元器件的龙头企业,2005年上市。
2010年的时候,同方把晶源电子给收购了,并且改名为“同方国芯”。
后来同方国芯又收购了大名鼎鼎的“深圳国微电子”。
这家公司可了不得,集成电路实力非常强,在国内绝对领先。
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由四个重要环节组成,分别是:石英晶体、、芯片业务、集成电路和封测。
同方已经拿下了其中的三个环节,只差最后一个封测,必须得补齐。
于是2015年收购了“西安华芯”。
西安华芯是全球存储器龙头“奇梦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核心业务就是做集成电路的封测。
整个产业链全部到位之后,同方花了三年时间消化整合。
2018年武功大成,字号改为《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紫光国微。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紫光国微完全是靠收购填充产业板块,尤其是赵伟国掌权的那10年,整个集团大大小小的收购60项左右。
尤其是资产规模,从区区13亿,涨到了恐怖的3000亿。
比如说紫光展锐,就是2013年紫光集团买下了美国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现在的紫光展锐也非常厉害,当然与紫光国微只是兄弟关系。
最疯狂的是2015年,从年初到年末,紫光每个月都在收购。
2月份成为TCL集团的第三大股东,4月份成为沈阳机床第二大股东,5月份控股惠普旗下的新华三,9月成为西部数据的大股东,成立紫光西数,10月成为力成科技最大股东。
这几项还只是金额较大的收购,那一年花了600亿。
也正是这一路飞奔,紫光集团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巨头,在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地位。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紫光集团哪来的这么多钱,这么短时间内收购这么多家公司。
答案显而易见,都是借来的,所以2020年,紫光集团债务暴雷,导致破产重组。
之所以说这个事情,因为紫光集团是紫光国微的大股东,很多人担忧会不会影响到紫光国微。
答案是不会。
不但不会影响紫光国微,紫光集团下面众多优质子公司,都不会有多大影响。
股东破产只是自己财务上破产,并不影响子公司的正常经营。
2020年营收虽然同比下滑,但不是业绩造成的,而是“合并报表”造成的。
如果剔除这个因素,那一年营收实际增长26.4%。
不管是2022年,还是今年上半年,紫光国微的业绩都保持了比较熬好的增长。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和产品才是硬道理。
紫光集团玩的是资本游戏,紫光国微可是一直都是踏踏实实做研发的。
尤其是这两年的研发投入非常大,2022年研发费用12亿,占总营收的17%,占净利润的46%。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6.7亿,占总营收的18%,占净利润的48%。
这种投入比例,可以说放在所有上市公司,都是排在前面的。
也正是舍得做研发,让公司不停的推出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
科技产品如果是新技术,自然就带来了高毛利。
上图是紫光国微近五年的毛利率情况。
如今毛利率已经高达65%,这就是技术优势带来的好处。
而且由于我国芯片技术一直落后发达国家,所以基本上靠进口。
随着国内众多芯片技术的崛起,除了高端芯片之外,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
比如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384亿块,同比下降15.3%。
包括紫光国微在内的芯片企业,显然享受到了国产替代的红利,所以业绩持续增长。
除2020年之外,营收近几年每年都增长30%以上。
当然,除了替代进口之外,出口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比如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金额10254亿元,同比增长3.5%
全球发达国家只有那么多,大部分非发达国家,是可以用我们生产的芯片。
未来这一市场,也是我国所有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地之一。
二、业务
紫光国微的业务就是“集成电路”,不过集成电路是一个泛称。
上图是我在紫光国微的官网截图。
业务涵盖智能安全芯片、半导体功率器件及超稳晶体频率器件等方面,已形成领先的竞争态势和市场地位。
如果从业绩贡献具体划分,只要有两个东西,分别是特种集成电路和芯片。
之所以这样分,因为芯片本质上也是集成电路。
我们从紫光国微的年报里面,可以看到经常夸一个东西,叫FPGA。
上图是半年报的原话,我用红色框起来的。
这个FPGA叫“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大学是电子专业的肯定懂这个。
这是全球都普遍应用的基础技术。
其实根据名字的前几个字也能猜出来是做什么用的,“现场可编程”的意思就是二次开发。
芯片只是一块硅片,上面镶嵌了很多电子器件,是死的。
那么芯片在出厂的时候,为了给客户使用,一般会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也就是客户需要什么功能,芯片出场的时候,就已经内置完成,客户拿回去直接可以使用。
第二种模式是半定制型的,FPGA就属于这种。
也就是芯片在出厂的时候,厂家就已经内置了一个基本的底层系统,而且这套系统是可以二次开发的。。
不同的客户拿回去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供自己使用的芯片。
举一个简单的不太恰当的例子,一台电脑,操作系统是底层系统,你买回去后可以安装各种软件,道理差不多。
紫光国微的集成电路,在国内是领先的,当然跟国际巨头没法比。
任何国家,只要产业还在升级,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都是巨大的。
中国的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更是巨大,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0%,市场前景无限好。
不过这东西科技含量太高,产品代差也很大,高端化非常困难。
关于紫光国微更详细的业务和产品分析,在之前的文章已有具体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往期内容。
三、业绩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贸易战带来的芯片短缺,紫光国微作为集成电路的龙头,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结结实实地爆发了。
但是最近一年,公司的股价冲高到接近180块钱之后,就快速回落,腰斩了。
那么,对于公司来讲,未来到底是风险还是机会,下面我先从财务说起。
上图是紫光国微最近2年的K线图,非常明显地看到,股价依然还在这轮调整的底部。
那么,业绩继续维持稳定增长的紫光国微,当前的股价,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了呢?
还是老话,不猜。
这个先放一边,下面再对比一下公司的历史业绩。
通过对比公司的营收和利润的数据可以发现,紫光国微的业绩增长是非常稳定的,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利润开始提速。
2021年之前的低迷期,利润的增幅低于营收的增速主要是受到利润率的影响,从下面这个经营率的变化曲线看,更加直观。
2023年8月23日,紫光国微披露2023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4亿元,同比增长28.56%;归母净利润13.92亿元,同比增长16.22%。
其中今年第二季度实现21.94亿元,同比增长40.31%;实现归母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21.15%。
表现最亮眼的是,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大幅增长了214.73%,回款大幅改善。
从经营的角度分析,特种集成电路稳定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
上半年子公司国微电子实现收入21.64亿元,同比增长10.79%,净利润11.85亿元,同比增长8.83%,毛利率77.54%环比提升,净利率54.78%。
特种IC中FPGA产品继续在行业市场内保持领先地位,并且,公司新一代更高性能产品的研制进展顺利。
在特种存储器方面,新开发的特种Nand Flash已推向市场、特种新型存储器也即将推出。
以特种SoPC平台产品为代表的系统级芯片已得到用户认可,三代、四代的产品及MCU、图像AI智能芯片开始进行推广。
在模拟产品领域,公司通过单片电源、电源模组以及电源周边配套产品的系列化推出,向用户提供齐套的二次电源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其次,智能安全芯片实现收入14.62亿元,同比大增82%,毛利率同比大幅增加7.7pct至49.3%。
在智能安全芯片方面,其中同芯微营收12.6亿元,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284%。
公司智能安全芯片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电信、金融、身份识别、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持续收获新突破。
在5G浪潮的推动下,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eSIM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晶圆级个性化数据写入,兼容远程eSIM配置、5G连接,获得了GSMA的SAS-UP资质证书。
公司汽车数字钥匙方案已在客户端成功导入,实现量产装车。电信SIM、银行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电子旅行证件等芯片出货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总的来说,上半年即便受到了经济低迷和行业周期下行的影响,紫光国微依然做到了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逆势增长,晶体产品竞争力提升。
上半年,公司在 12 寸 IGBT、SGT、SJMOS 的代工资源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借助紫光集团内外部产业协同优势,实现多颗产品的导入认证与量产,并深耕新能源车、光伏微逆、特种电源等市场,营业收入实现逆势增长。
四、总结
分几个点来讲。
① 半导体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计划的重点产业,未来政策扶持和技术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将会一直持续。
紫光国微因为在传统智能安全芯片领域,公司SIM卡芯片业务在中国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
尤其是在中国国密银行卡芯片、新一代交通卡芯片,以及身份证读头、POS机SE芯片市场份额均为国内领先。
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 eSIM 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晶圆级个性化数据写入,兼容远程 eSIM 配置、5G 连接,获得了 GSMA 的SAS-UP 资质证书。
公司汽车数字钥匙方案已在客户端成功导入,实现量产装车,是公司未来新的增长因子
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业务,比如电信SIM、银行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电子旅行证件等芯片出货,整体上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讲,紫光国微算一家半导体里面为数不多的下有保底,上游预期的企业了。
② 股份回购完毕,加速股权激励。
3月28日,公司决定使用不低于3亿、不高于6亿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4月25日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首次回购,并于7月4日完成本次股权回购工作
累计回购股份639.6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0.75%。
国企最为被人诟病的问题就是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不太一致,怎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的问题,这也是大家经常担心的员工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紫光国微的股份回购是公司对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长期内在价值的判断所采取的积极动作,一方面可以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匹配。
另外一个方卖面,回购激励也会增强投资者信心,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激活公司创新动能,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与公司共同发展。
③ 国内特种集成电路领先企业,国产替代需求与产能提升双助推。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特种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的企业之一,在研发能力、客户资源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
紫光国微以特种SoPC平台产品为代表的系统级芯片已得到用户认可,三代、四代的产品已完成研发,开始进行推广。
特种集成电路具备倍增装备效能的能力,目前国内自主研发比例较低,市场需求大,随着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公司业绩将会进一步提升。
总之,作为半导体企业的龙头,紫光国微在2020年开始完成利润的释放之后,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由于经营利率的持续提升,公司的现金流也逐步得到改善,负债率维持到了非常健康的状态。
这对于需要持续投入的高科技公司来讲,可以自身完成造血支持公司快速发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并且,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的增长,是在快速增长的研发投入的基础上获得的,表现得非常健康。
毫无疑问,各方面的迹象和数据的变化趋势都表明,紫光国微正在向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迈进。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