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风水盲测股市动向的建议》,表示发现部分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利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理论对证券及证券市场走势进行分析、预测或提供投资建议服务。据业内人士说,有些人是打着天干地支的幌子,搞内幕消息交易。但也有很多人,是真的把“迷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泰森研究发现,当科学和理性已经没法让我们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倍感压力的人就会转而寻求玄学和非理性的帮助,且压力越大越迷信。
投资市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基金经理的业绩甚至跑不赢大盘。身处其中的人会焦虑不安,就需要一些心理暗示,来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控制感,平缓焦虑,增强信心。
所以,商业决策除了公司战略、投资制度这种正式体系之外,区域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为代表的非正式体系,也微妙地影响了公司组织和个人高级管理人员的投资行为。“玄学”成为了“最具说服力”的途径。
那么,这些玄学,能何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曾汇翔与张鑫鑫等学者发表在《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的论文《本命年禁忌效应存在吗?关于高管本命年与公司无效率投资的经验证据》(Does the effect of the annual year taboo exis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enior managers’ zodiac year and corporate inefficient investment)就研究了这个有趣的话题:本命年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投资行为有什么关系。
每隔12年,人就会遇上自己的生肖年,这被称为本命年。不少人相信在本命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坏运气,会发生一些工作、感情及身体上的不顺之事。由此便产生了一些讲究和忌讳:不宜结婚,不宜搬家,不宜远行,穿红色的袜子或内衣。“本命年禁忌”,会对一个人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影响那个人的风险偏好,使他的行为更谨慎。
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特征,对企业经营、投资行为有什么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关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一些不起眼的小因素,比如,本命年如何在短期地、周期性地改变高管的风险偏好。
这项研究在数据上揭示了本命年与投资行为的关系。论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了高管本命年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他们发现,高管在他们本命年更保守和谨慎,对风险更敏感,会有更多风险规避行为,这可以防止盲目投资,并抑制低效投资。
他们还发现一些有趣的影响因素。比如本命年对CEO和董事长的影响效果,比对副董事长更大。副董事长的本命年不能有效抑制低效投资。这可能与副董事长在业务运营中的作用要弱一些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命年的作用会逐渐增强。这符合常识,年轻人往往百无禁忌,老年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迷信。在本命年就会采取一些更谨慎的行为,这就使得投资行为更谨慎。
其实,这类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广泛存在。研究者发现,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个股价格尾数有一个有趣的“8多4少”的现象。谐音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无数投资者的迎8避4行为,就会造成股价的“8多4少”。
基于同样的道理,在中国A股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中,6、8、9或者168、66、88等谐音,或吉祥组合的比例高于数字组合的随机分布。这背后肯定有人为追求吉利的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高考的时候,有“逢考必过”笔记本、围着985的车牌转圈,或者穿上开襟旗袍。这都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类似本命年的行为禁忌,在全球其他区域也存在。有研究人员就发现,数字13受到耶稣死亡故事的影响,在西方国家通常被认为是禁忌。当人们参加星期五举行的“第13届”比赛时,也都会变得特别谨慎。
这些当然是迷信,人们也知道这是迷信,但仍难以跳出它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