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富士康怎么了最近(富士康突然宣布退出)

近年来,印度一直在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雄心勃勃地要与中国制造业一争高低,但最近却遭遇重挫。

据报道,富士康在7月10日声明已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Vedanta)价值195亿美元,约合1410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合资企业。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表示后续将不再参与双方的合资公司运作,却未详细说明具体原因。

彭博社曾在5月30日报道,鸿海与Vedanta的合资公司申请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28纳米芯片生产奖励,但一直未达到印度政府设定的标准。路透社的消息是,富士康决定退出该合资企业是因为担心印度政府延迟批准激励措施。

富士康之所以要在印度投资建厂,正是因为2021年印度宣布的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芯片产业激励计划,宣称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

但是现在看起来补贴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印度以前也有过承诺补贴但不兑现的先例。比如,2008年,日产与雷诺在印度投资一家汽车工厂时,当地政府承诺了多项激励措施。但到2016年,日产只能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印度支付290 亿卢比(4.23 亿美元)的未付奖金和210亿卢比(3.06亿美元)的损害赔偿,以及利息和其他费用。

除补贴问题之外,还有消息称,富士康原本设法获得了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许可,但印度政府希望意法半导体能有更多的参与,例如在合作伙伴关系中持有股份,但意法半导体对此并不热衷。

可能是各种阻力过多,让富士康对芯片项目的未来前景产生了顾虑,所以在发现风险之后果断退出及时止损。

其实,富士康退出事件与当年的浦项钢铁项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上百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却被硬生生拖延到项目失败。

2005年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制铁与印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投资120亿美元在印度奥里萨邦建设年产1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工厂,但因各种监管延误和争议阻碍了该公司开工建设,该备忘录于2011年6月到期,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这还只是跨国公司在印度投资遇阻的一个缩影,沃达丰、麦当劳、小米等公司都吃过苦头。印度官员曾经透露,2014年至2021年,多达2783 家外国公司及其子公司停止了在印度的业务,并且,新增跨国公司数量从2014年的每年216家已经下降到了2021年的每年63家。

2020年10月我就说过,很多企业到印度建厂,三年内一定后悔,因为印度并不是能够持续高增长的新兴市场,并不具备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

相当一部分人看好印度的发展前景,是因为印度与中国有同样的人口基础,但人口众多并不直接导致经济腾飞。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实现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孤例。

美国经济史学家Walt Rostow曾提出“起飞理论”,他认为从极其缓慢的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需要加速度来助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水平要大幅度地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实现腾飞。

就像飞机需要加速推力才能飞向天空,如果达不到这个速度就飞不起来,而巨型飞机就需要更大的推力和更长的跑道,也就是说,人口基数越大就越难实现高速增长。

这更加印证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难以轻易复制的奇迹。我们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绝不仅仅因为人口基数大,而是需要具备太多的附加条件,比如持续稳定的支持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时俱进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政策,根据产业需求持续培育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长期履行可信承诺,让国内外投资者们放心将资源投入到长期项目中来的政府信用,多种因素综合起来才能艰难起飞。

当然,印度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增长道路,尤其是在IT服务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印度软件外包市场份额位列世界第一,软件出口规模占全球的20%。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够轻易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就,IT服务产业的经验也难以直接转化为制造业经验。从上面提到的跨国企业营商环境问题,到高端制造业人才培育,再到履行可信承诺等等方方面面,印度仍有众多门槛需要跨过。所以,尽管印度的增长潜力最近一段时间在国际上被看好,我还是维持原有判断:印度经济能实现持续高速发展,是极小概率事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