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刚性兑付的意思(什么是“刚兑”)

2018年-2023年,5年过去了,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喊着要买保本理财,还在纠结自己买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亏损那么多?还在天真地认为可买到保本理财。还有很多人购买的理财产品亏损后,天真的认为是银行的问题,认为银行存在误导销售或者有什么猫腻,甚至还去银保监局和人民银行投诉银行。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早在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文件出台后就意味着已经没有保本理财了,就意味着打破了刚性兑付。

 

到底什么是“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简称为“刚兑”,指的是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包括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资产管理计划)赎回或到期时,产品管理人(运作人或者发行人)按照预先约定的投资收益率向普通投资者分配本金和收益,即使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出现风险或产品收益率未达预期。

更夸张的是,甚至是投资的底层资产亏损的情况下,产品管理人也会通过新发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或使用自有资金等方式进行兜底处理,向投资者兑付本金和收益。

换句话来讲“刚兑”就是“保本保收益”。2018年以前,假如我们去银行问有没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那么银行理财经理会给我们推荐很多,各种类型的保本理财都有。比如,客户投资100万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承诺到期保本保收益,收益率最低为4%,那么到期后,无论理财产品的管理人或者发行人是获利还是亏损,发行机构都必须要按照当初约定的收益率,连本带息的还给客户。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和监管条文规定产品管理人要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潜规则”,只是为了竞争而已。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以下行为会被认定为刚性兑付:

1、 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

2、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3、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

4、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刚兑”下金融系统存在很大风险隐患,金融机构通过“借新还旧”的形式掩盖了大量金融风险,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极具破坏性的

刚性兑付的本质是银行、信托等机构的变相担保,对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的“垫付”。一旦理财产品无法兑付,机构需首先“垫付”投资者本金和收益;然后再通过债务人资产处置回收资金,并承担回收资金和刚兑资金的差额损失。

刚性兑付相当于简化了产品发行流程,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有如下好处。

一是极大地降低了对投资者金融素养的要求,模糊了“合格投资者”的概念。由于承诺“保本保收益”,很多不具备金融知识甚至常识的老年投资者常常不经过任何投前评估和决策而“无脑”式地购买此类产品。

二是回款及时,资金周转效率高。由于机构承诺到期按时垫付本金和收益,投资者可以及时回收资金并开始下阶段投资,从而提高了资金效率。

可见,刚性兑付如不加治理,对投资者、对机构,甚至对整个金融系统都将产生巨大的潜在危害。

在刚性兑付下,部分金融从业人员单方面承诺过高收益,在自身获取高额奖金的同时将巨大的潜在风险转嫁给所在机构。当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机构自有资金无法“兜底”时,就出现了通过发行新产品偿还旧产品的“借新还旧”乱象。这就意味着购买了最新一期产品的投资人将成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由此可见,刚性兑付如果不加以规范治理,将造成少数从业者、早期投资者受益,大量后期投资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受损的极度不公平、扭曲的市场状态,严重地可能酝酿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监管部门为何要打破“刚兑”?

打破刚性兑付本质是为了遵循资产投资规律,强化风险自担意识。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刚性兑付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本来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金融机构进行兜底的刚性兑付,那么其实就是在掩盖风险。

在普通投资者层面而言,“刚性兑付”的产品传递的是理财无风险的观念,让金融消费者相信无风险也能有高收益的“神话”。长此以往,大多数金融消费者会丧失风险判断能力和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在金融机构层面而言,“刚性兑付”意味着最终的风险将完全由金融机构承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是常态,一旦金融机构难以承担,将导致局部乃至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刚性兑付”背离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市场规律,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作用。
为促进金融市场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投资意识,打破“刚性兑付”,让理财业务回归本源,才是对投资者真正保护,才能让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我要说的是,对于大多数理财产品而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风险,本金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要对资本市场保持敬畏之心,千万不要高估我们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能力,比较这几年的实体经济环境决定了没有那么多现场的投资渠道,千万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也应该高度警惕非法集资陷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