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银行理财的朋友们都知道,银行的自营理财产品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三种。从名字来看这三种理财产品的风险排序就是从低到高的,同时它们的利率也是从低到高的。完美的诠释了那句“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界定理。
我做理财经理那些年,见识过很多来银行理财的朋友。大部分朋友在听到这样的论调之后,都会选择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稍微有点激进的朋友,顶多会选择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至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如果没有理财经理的大力推荐,很少会有朋友选择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即使它的利率非常高,更何况理财经理也不会大力推荐。
以某国有大行现行的利率作为参考,360天左右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利率为4.6%,是一年期大额存单(2.18%)的2.11倍,是一年期定期存款(1.95%)的2.35倍。
那么非保本浮动收益是不是真的就不可买呢?不是的,反倒是非常值得买!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缘故,朋友们或多或少都被“催眠”了!
一、从理财风险分级来看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五个风险等级PR1-PR5,如下图:
理财风险分级
- PR1级是低风险理财产品,属于保本的,不多说。
- PR2级属于非保本理财产品,但属于中低风险,但总体风险可控,本金亏损的概率极低,利率达到预期水准也是高达99%以上,反正我从业的几年中,没有发生过一期违约的,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这样的!
- PR3级-PR5级的风险就上来了,有可能损失本金。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不会设计成这种等级。
如果你比较担心,万一你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恰好是PR3-PR5级怎么办呢?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
中国理财网查询理财界面
1、对于已经购买的理财产品,客户也可以到中国理财网上进行查询,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会在上面登记,记录也很详细。
2、无论是在银行网点购买还是在电子银行上购买,客户都需要在产品说明书上进行签字,表明知晓并认可此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上有比较清楚的介绍,这款产品的风险等级。
二、从银行的服务对象来看
银行从诞生之初,由于它的特殊属性,它就与“信誉”捆绑在了一起。银行有信誉,老百姓才会存钱进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丰富,很多盈利手段已经不再受“信誉”二字约束,比如贵金属销售,比如代销理财业务。最终是否赚钱是否盈利与银行关系并不大,因为银行只是作为中间商存在。
非保本理财,作为银行自营理财中的一种,如果没有了“信誉”,客户就会觉得银行会不会遇上了什么问题,然后,声誉风险,挤兑风险就会接踵而至。银行很清楚自己服务的对象都是普罗大众,并不是什么风险概念较高的机构投资者,金融投资者。这些普罗大众正是因为信任银行,才会将钱存入银行,他们并不愿意承担风险。换句话说,如果银行的客户愿意承担风险,那他们就直接进股市,进期货市场了。进银行就是为了让资金有保障。所以银行自营的理财,如果不是在极端坏的情况下,是一定不会出现问题的。
三、从内部员工的偏好看
我曾经对我所在的银行办公室里的50余名员工进行了一番调查。数据比较有意思,虽然是金融从业者,但是参与股市的同事只有10名员工,参与高风险的如期货等投资的几乎没有人。剩余的40余名员工,几乎全部将自家的钱购买了理财,当然这里的理财,也包括保险公司的理财,支付宝里的活期理财等。这当中有大概25名员工购买的是银行理财,而且清一色都是非保本理财产品。
从上述的调查来看,银行从业者的风险偏好也是比较低的,这可能是受到银行风险教育有关。购买银行理财的同事里,全部都购买非保本理财这一现象却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非保本理财的安全性。说到这,你肯定会问,为什么银行理财经理很少推荐给我非保本理财呢?
这就要从银行理财经理的考核机制来说了,有些银行考核的是资产规模,不管什么类型的理财,存款,只要是客户在银行的消费,都是资产规模,这样的银行理财经理,不会阻止你买非保本理财,只要你愿意。但有些银行考核的是存款,客户在银行的所有消费都要折算成存款。定期、活期、大额存单等都是100%算作存款,而保本理财则折算为30%理财,非保本理财折算为10%的存款。也就是说你买100万的非保本理财,对于理财经理来说,只有10万的业绩。这种银行的理财经理一定不会推荐你买非保本理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