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亿欧曾根据新三板招股书研究了“祥云医疗”和“襄元堂”两家企业,并根据企业的特色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一类企业的特点。前不久,杭州一家专注于药品研发的企业“百诚医药”正式挂牌新三板,在新三板的土壤里,处在医药环节上游的制药企业表现如何呢?
百诚医药全称为杭州百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2015年12月由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2月拟挂牌新三板,2016年5月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公司实际控股人为绍春能、楼金芳夫妇,两人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77.39%的股权。
百诚医药是一家专门从事药物研发的技术服务企业,专注于抗肿瘤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眼科用药和精神科用药研究,主要致力于药物临床前研究,包括原料和制剂的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等,主要业务包括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受托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研发对象具体包括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研发。
此前新三板为人诟病的一点在于挂牌企业营收多数为负数,但是据百诚医药招股书公布的信息来看,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9月百诚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9.30万元、595.78万元和1058.10万元,而净利润则分别为-90.05万元、-161.96万元和363.42万元,但是由于该公司在2015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及第三次溢价增资,获得了800.00万元的增资款和725.00万元的资本公积,其实际盈利能力并不是十分乐观。
据了解,该公司共有员工50人,其中研发人员42人,占到员工总数的84.00%。在报告期内,该公司共计开展自主研发项目19个,成功立项一个;共计开展联合研发项目6个;共计承接近60个医药技术及产品的定制开发和服务项目,完成了29个药品的注册申报受理,获得临床批件的药品为5个;2014年公司将一项联合研发项目(厄洛替尼原料及制剂合作)对外转让,获得转让金额250万元。
2015年1-9月,该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浙江花园药业有限公司、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海南锦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东亚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和这五家客户公司的销售总额占到公司2015年1-9月营业收入总额的82.52%,公司的盈利来源相对单一,加重了其盈利风险。
据了解,该公司的目前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受托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一些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项目尚处于研发过程中,并不能带来赢利点。从招股书中的数据来看,受托的技术开发占据了2013年收入的95.27%、2014年收入的90.30%、2015年1-9月收入的85.66%。虽然这个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创新不够依旧是百诚医药未来发展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医药行业是集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及相对垄断等特点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而药物的研发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来鼓励创新药物研发,但是综合来说,我国药品的独立研发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前曾有机构预测,到了2020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将会达到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2014年营收前十的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平均值仅为1.73亿元;而在2014年,世界医药三巨头诺华、辉瑞和施贵宝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9亿美元、72亿美元和43亿美元,其差距可见一斑。医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未来收益可观的产业,在医药创新之路上,我国的医药企业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