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年复合增长率分析(预计年复合增长率12.37%)

6月20日,第十三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在江西南昌盛大举办。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当前生物农药的已经成为创新的主流,全球市场规模达到366.8亿元,预计将以12.3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国家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慕恩生物特别协办,陕西麦可罗、内蒙古帅旗、成都新朝阳、江西新龙、河北兴柏、武汉科诺、济源白云等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锋、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晓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王晓军研究员、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钟玲、湖北省植保站二级研究员童军副站长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致辞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农药是前途不可限量的朝阳产业,近五年我国新农药登记的数量,生物农药成为创新的主体。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为12.4亿元,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约366.8亿元,预测将以12.3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测到2028年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30个亿人民币。尽管各国农药部门对生物农药的定义和管理政策不一样,但均实行了绿色农药。我国新发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对生物农药减少了登记手续的试验内容,缩短了登记试验的周期,优先安排技术审查,而且把性诱、食诱之类的产品纳入生物农药进行绿色通道的管理,大幅度减轻了企业的登记时间与成本。生物农药与绿色防控的性能方面与实用等综合防控技术相结合,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主持开幕式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晓艳致辞

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锋致辞

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通致辞

“一个化学农药新有效成分,原药+1个制剂(仅登记1种作物上的一个靶标),费用要1000万元左右。如果需要做植物代谢试验和农产品加工试验,即需要完成登记资料要求的所有试验项目,没有任何减免的话,大概要2500万元左右。一个生物农药,原药(或母药)+1个制剂,费用要200万元左右。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有一定的特殊性/优惠政策。”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王晓军研究员表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我国登记的有效成分共729个(不含仅限出口产品),其中微生物农药61个,生物化学农药40个,植物源农药30个,农用抗生素类13个。2021年取得登记的新品种22个,其中生物农药15个。2022年获得登记的新品种5个,全部为微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产业规模仍有长足发展空间,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王晓军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指出,农药生物工业是农药工业的发展重点,农药工业迫切需求生物制造技术的介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原子经济性,降低“三废”排放,提升产品质量,实现生产过程的升级。生物制造的优势完美匹配农药工业,对于过程、途径和质量要求,有助于实现农药的增效减量、农药规模化生产的过程减碳。生物催化技术已经应用到杀菌剂、杀虫剂、烟嘧磺隆类除草剂、芳氧基丙酸类除草剂,以及L-草铵膦、草甘膦等氨基酸类除草剂的大规模生产过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
面对农药生物工业的创新发展,郑裕国提出,一个需求是高质量(光学纯)农药原药料,其具有环境友好、作用效果明显、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我国40%的农药属于手性农药,但大部分市售的产品还属于外消旋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亟需高效合成单一光学纯手性农药的技术,制备高效低风险绿色农药。第二个需求是,利用原子经济性更高、环境更友好的催化过程,开发更先进、绿色的制造技术。郑裕国院士表示,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自主技术研究、工程创新,是促进农药生物工业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绿色低碳农药生物工业的优质保障。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研究员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研究员指出,近年来,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等全球领先的农药公司纷纷通过收购及自主研发加码生物农药的权重。依托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以及全球性研发热情的高涨,生物农药迎来了市场增长的黄金时期。

 

生物农药作为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在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总体上看,生产品种比较集中,其中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未霉酸、苦参碱、阿维菌素等产品广泛应用。据统计,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商品量)约13万吨,产值约30亿元,占农药总产量和总产值近10%。其中抗生素类农药约占2/3。

 

微生物农药产量居前的5个品种分别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OMa42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约占微生物农药产量的75%。

 

生物化学农药产量居前的5个品种分别为:赤霉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14-羟基芸苔素甾醇,产量约占生物化学类农药的70%。

 

植物源农药产量居前的5个品种分别为:苦参碱、樟脑、鱼藤酮、螺威、雷公藤甲素,约占药产量的80%。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琦表示,生物杀菌剂前途一片光明,但再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菌株功效≠分类地位,如枯草芽胞杆菌;二是菌株多≠效果好:菌株太多,难以保证质量;三是含菌量高≠效果明显:有益菌的功效是前提;四是生物菌剂≠传统肥料:不或很少提供养分;五是好产品≠万金油:一种产品不能包打天下;六是随意使用≠效果保证:拌种、基施、滴灌、沟施、穴施、灌根、喷施等,要结合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尽量让菌株能够定植;七是试验面积小会影响田间效果;八是连续使用三年后,田间效果稳定,投入成本下降。

 

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长余铮

江西威敌市场部长余铮博士对江西威敌四大产品线进行介绍:
1、植调剂产品线包括以“28-高芸苔”为核心的11个植调剂证件产品,每个产品都植入了精准的功能定位。
2、植物营养产品线将所有营养类产品进行了核武升级,添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调节因子,大幅增加作物生长代谢能力和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
3、微生物菌剂产品线采用微囊包埋技术,大幅提高菌种存活时间和活菌率,有效延长货架期。
4、增效剂产品线震撼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肥料增效剂——长效复合甾醇,其与肥料结合能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持效期达20天以上。

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胡鑫、北京联合大学教授葛喜珍、菜头农业说创始人蔡智文、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室张玮主任、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威研究员、慕恩生物农业事业部运营总监王琳、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产品经理金霞、先正达集团中国植保开发部负责人袁天文、内蒙古帅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刚、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方分分、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占军平、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姜勇、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河北兴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胜利等分别做大会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