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晶瑞股份最新分析(如何赶超日本光刻胶三巨头)

此前笔者通过《国产光刻胶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畸形,半导体光刻胶技术差距明显》等多篇文章,对光刻胶的类型、特性及国产光刻胶发展现状等做了相应的介绍,同时在《阿尔法大揭秘之一——全球光刻胶龙头JSR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中对日本光刻胶龙头企业JSR做了简单介绍。我们知道目前全球主要光刻胶企业以日美企业为主,2018年JSR、东京应化、罗门哈斯、信越化学和富士电子材料等五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87%。罗门哈斯已经被美国陶氏收购,因此日本四家光刻胶企业市场份额就占到了72%。这篇文章将对日本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做个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发展现状,简单谈下国内企业如何追赶日本光刻胶龙头。

信越化学——靠化肥起家的全球新材料巨头

JSR成立至今已经有半个世纪了,而在信越化学面前JSR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因为再过若干年,成立于1926年的信越化学就将成为一家百年企业了。

在发展阶段上,信越化学经历了如下阶段:第一阶段是1926年成立至1949年上市这23年间,信越化学主要以氮化物和碳化物等为主;第二阶段是1949年上市至1960年,这段时间信越化学主要以硅酮、有机硅和氯碱化工等业务为主。1960年设立聚合物株式会社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开启,这一阶段信越化学业务开始多元化,而且这些业务的不断开展给未来信越化学成为新材料巨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间公司开始从事高纯硅、纤维素衍生物、稀土材料等。1973年信越化学设立半导体公司并开发出环氧树脂模塑料,意味着信越化学开始涉入半导体材料领域,这算是信越化学发展的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信越化学充分利用了全球半导体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始走出日本,先后在美国、英国、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主要半导体市场,通过设立子公司、收购及参股投资等形式,将半导体材料业务延伸到海外。

信越化学1998年实现了光刻胶产品的商业化,从发展历史来看这算是公司发展的第五阶段了。之后信越化学2001年进军光通讯器件业务,2001年开始12英寸晶圆的商业化生产,2007年开发出先进的掩膜版,公司半导体业务板块逐渐搭建成型。

经过近100年的发展,目前信越化学形成了PVC及氯碱化工、半导体硅、有机硅、电子功能材料、特种化工材料及制造、贸易及特种服务等六大业务板块。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阿尔法经济研究

可以看出,与国内企业晶瑞股份和日本同行JSR和东京应化相比,信越化学在业务构成方面与上述企业有明显差异。

从规模上来看,在笔者所分析的JSR、信越化学等三家日本光刻胶企业中,信越化学无疑是规模最大的。仅看信越化学的营收规模,公司2019财年便达到万亿日元的规模,而且从成长能力来看,信越化学在这三家日本光刻胶企业中是最具较稳定的成长性的。

2013财年至2018财年,信越化学净营收由11658.2亿日元增长至15940亿日元,GAGR6.46%;营业利润由1738亿日元增长至4037亿日元,GAGR18.36%;归母净利润由1136亿日元增长至3091亿日元,GAGR22.16%。不过从历年财年业绩增幅来看,业绩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波动:

资料来源:信越化学年报,阿尔法经济研究

从业务营收来看,2014-2018财年间信越化学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PVC及氯碱化工业务,也就是其起始发家的传统业务,报告期内PVC及氯碱化工业务营收由4526亿日元增长至5242亿日元,GAGR3.7%,成长性相比而言比较一般。报告期内半导体硅业务、有机硅业务和电子功能材料业务营收分别由2014财年的2300亿日元、1774亿日元和1835亿日元增长至2018财年的3803亿日元、2333亿日元和2260亿日元,GAGR分别为13.4%、7.1%和5.3%。收入占比方面半导体硅业务营收占比由2014财年的18.3%提升至2018财年的23.9%,有机硅业务和电子功能材料报告期内来来回回好几次,但营收占比比较稳定,均维持在14%左右。从业务成长性及未来几年下游行业发展前景判断,半导体硅业务依然是信越化学成长性比较高的业务:

资料来源:信越化学年报,阿尔法经济研究

业务盈利方面,PVC及氯碱化工业务和半导体硅业务营业利润规模在2018财年均超过千亿日元大关,达到1065亿日元和1319亿日元,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26.4%和32.7%,两者几乎贡献了60%的营业利润,尤其是半导体硅业务营业利润由2014财年的356亿日元增长至2018财年的1319亿日元,GAGR高达38.7%,业务成长性相对乐观。传统的PVC及氯碱化工业务虽然论技术含量可能没有半导体硅或电子功能材料业务高,但报告期内其GAGR达到20.7%,营业利润占到26%左右,依然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有机硅业务、电子功能材料业务和特种化学品业务分别由2014财年的334亿日元、462亿日元和152亿日元增长至2018财年的585亿日元、669亿日元和266亿日元,GAGR分别为15%、9.7%和15%,营业利润规模增长较快:

资料来源:信越化学年报,阿尔法经济研究

东京应化——专注氯碱三十年的光刻胶巨头

东京应化成立于1936年,稍晚于信越化学,最初公司从事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类化工产品,后续公司陆续开始从事苄基氯等化工产品。东京应化初涉光刻胶是在1962年,公司开始量产PCB光刻胶,1968年开始生产OMR-83半导体用负性光刻胶,所以从发展历史来看,东京应化的光刻胶历史要早于信越化学。所以从发展历史来看,1936-1962年算是东京应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近30年里公司一直专注氯碱化工。从1962年开始量产PCB光刻胶开始,东京应化正式从事各类光刻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比较重要的节点有:1968年生产半导体用负性光刻胶,1972年开始生产半导体用正性光刻胶,1981年投产的宇都宫工厂是第一个专业生产光刻胶的工厂。

1981年开始东京应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始从事电子设备设备研发,重要的事件有:1981年开发了抗蚀剂涂布设备,1982年开发出了PCB光刻胶涂布设备,1985年开发了晶圆清洗设备,1988年开发出了等离子刻蚀设备等。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东京应化光刻胶和电子设备研发两大业务同步发展,光刻胶和设备业务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上述领域的领先企业。

2000年以来东京应化先后在上海、韩国等地设立办事处或子公司,各项业务进入海外市场,因此在2000年后的这20年来,东京应化的发展阶段可以用走出日本、走向海外八个字来总结,业务上公司也逐渐形成了材料业务、高纯化学品和设备业务三大板块,虽然业务板块简洁明了,但每个业务在本领域均处于当前世界领先水平。

在半导体光刻胶领域,东京应化与JSR和陶氏(罗门哈斯)是仅有的三家全部光刻胶均有能力研发并有能力量产的企业,虽然在EUV光刻胶方面,东京应化晚了JSR一步,但从公司自身实力来看,EUV光刻胶量产是迟早的事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阿尔法经济研究

业务结构上来看,与JSR和信越化学等相比,东京应化业务结构超级简单,核心业务就材料业务和设备业务两大块,其中材料业务包括了电子功能材料和高纯化学品两大块,2018财年材料业务营收达到1026.2亿日元,营收占比达到97.5%,设备业务营收26.6亿元,营收占比2.5%,材料业务是东京应化的主要收入来源。

资料来源:东京应化年报,阿尔法经济研究

不过我们看到在经历了2016-2017财年的低谷后,2018财年东京应化设备业务增速加快,预计2019财年营收将达到45亿日元,营收占比将提升至4%,营收增速将达到69.5%,虽然过去几年设备业务受行业环境影响比材料业务更大一点,但从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市场地位来看,未来设备业务将成为东京应化很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2017财年东京应化对业务进行了调整,将材料业务划分为电子功能材料和高纯化学品,设备业务维持不变,这样公司业务便分成了三大板块,其中电子功能材料营收占比55%左右,高纯化学品业务营收占比41%左右,结合三块业务2017至2018财年的成长性,综合来看在两大材料业务增速较低增长情形下,未来的业绩增长点还是要看设备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与信越化学类似的是,电子功能材料业务增速两公司都比较稳定,在已经高度垄断的电子功能材料领域,巨头之间还想继续提升份额,可能要想其他办法了。

资料来源:东京应化年报,阿尔法经济研究

在业务盈利方面,东京应化2017-2018财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98.78亿日元和105.05亿日元,其中材料业务贡献的营业利润为148.68亿日元和150.75亿日元,设备业务营业利润亏损10.73亿日元和8.83亿日元(有内部冲销及调整项影响),设备业务亏损。预计2019财年公司材料业务营收1071亿日元,同比增长4.4%,其中电子功能材料业务营收616亿日元,同比增长4.8%,高纯化学品业务营收453亿日元,同比增长3.6%,设备业务营收45亿日元,同比增长69.5%。预计2019财年材料业务营业利润146亿日元,同比降低3.2%,设备业务营业利润减亏至1亿日元。

资料来源:JSR、信越化学和东京应化年报,阿尔法经济研究

备注:JSR2019财年结束,目前已披露了2020财年一季报;信越化学2018财年已结束,2019财年尚未有财报披露;东京日化2017年对财年进行调整,2013-2016年的数据是截止当年12月31日的数据,2017年开始以当年4月1日起至下一年3月31日截止为一个完整的财年,本文中东京应化2019财年数据为其预测数据。本文为了方便分析对东京应化财务数据做了年份上的适度调整,数据有偏差但不影响具体分析。

国产光刻胶企业如何追赶国际巨头?

在《国产光刻胶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畸形,半导体光刻胶技术差距明显》一文中笔者已经提到,相比国外,国内光刻胶结构是畸形的,94.4%的光刻胶是PCB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仅占到1.6%,而且产能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半导体行业对光刻胶的需求,要知道当前国内对光刻胶的需求量已经超过8万吨了。就拿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做的最好的两家企业来说,晶瑞股份旗下苏州瑞红i线光刻胶产能仅有100吨/年,北京科华g/i线光刻胶产能合计仅有500吨/年,其他深紫外光刻胶(ArF、KrF)产能仅有十吨级,而且多处于客户验证阶段,在此情形之下,国内半导体用光刻胶严重依赖进口,而且主要向JSR等日本企业购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阿尔法经济研究

国产光刻胶企业除了产能小,还有一个就是光刻胶技术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别,除了g/i线可以量产外,深紫外光刻胶北京科华实现部分量产,苏州瑞红还处于研发及验证阶段,更别提EUV光刻胶了。国产光刻胶企业仅能量产一部分技术已经成熟的光刻胶产品,比如PCB光刻胶中的光固化阻焊油墨、LCD触摸屏光刻胶及半导体用g/i线光刻胶,高端光刻胶严重依赖进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阿尔法经济研究

光刻胶的产业链覆盖范围很广,从上游的基本化工行业到精细化工,再到光刻胶制备,在核心原料、配套化学品与制备工艺方面,国内与国外巨头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强力新材是国内少数专业从事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LCD光刻胶引发剂和半导体用光刻胶引发剂的企业,其产品覆盖光刻胶产业链某一环节,但尚无能力覆盖光刻胶核心环节。有些核心原料国内甚至还无法生产,或者刚打破国外垄断,产能跟不上,只能进口。

比如目前在光刻胶中应用非常成熟的成膜树脂酚醛树脂,国内目前有能力量产的公司就是圣泉集团(830881.OC),公司2018年拥有年产10万吨的呋喃树脂产能和年产40万吨的酚醛树脂产能,拥有酚醛树脂、呋喃树脂和特种环氧树脂三大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高性能树脂业务,但在光刻胶用线性酚醛树脂领域公司刚打破了国外垄断,现有资料推测公司光刻胶用线性酚醛树脂产量有限。相比而言,JSR、信越化学等日本巨头已经在精细化工、高性能材料等领域沉淀了几十年,拥有极深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这方面国内企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坚持。

韩日事件爆发以来,国内相关部门、相关机构对关键领域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日益重视,目的是防止因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被"卡脖子"。而且从近些年的产业政策来看,在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多部相关政策,用于扶持国内企业在关键领域的发展,比如科技部2017年颁布的《"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将深紫外光刻胶列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的关键材料;2017年发改委颁布的《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将深紫外光刻胶列为重点发展的高端专用化学品。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光刻胶发展现状来看,部分领域取得较快发展,部分领域有所突破,但与日本光刻胶三巨头相比还差距巨大。对国内光刻胶企业而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假以时日,还是有机会赶超日本光刻胶巨头的。

多篇文章写下来,对光刻胶的主要信息也算是做了个归纳,写作中难免有错误,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