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对中国卫星比较熟悉。今天就来聊一聊中国卫星(600118)这支股票的基本面。
首先聊一聊中国卫星的生意模式,它是怎么赚钱的?
生意模式
我们先看一下财报中的描述:
中国卫星的主要生意模式是小卫星制造,包括卫星平台、卫星总体、AIT、在轨服务,个别单机研制。
简单点说,公司从军方获取卫星订单,从航天科技集团采购元器件和部件,组装为一个功能完备的卫星,交付给军方使用。
中国卫星(600118)的生意模式
股东结构
除了生意模式以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股东结构。
生意模式决定了怎么赚钱?而股东结构往往决定了公司气质。
中国卫星的股东结构
股东结构非常明确,也非常稳定。
明显是国有企业。
这也决定了中国卫星成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赚钱。
关于这一点,后面的财务数据分析中将会进一步印证。
行业发展现状
研究一个公司要把它放在行业中去研究,因为一个公司,不是产业链中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和上下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下游
军用航天器需求整体保持平稳。
受国外影响,民用航天需求旺盛。
上游
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2019年,国产民营火箭首次实现发射入轨、多颗民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商业航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加快布局航天装备制造领域。市场整体竞争态势更为复杂和激烈。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该领域国家尚未对外开放,具有垄断性。
但是,大趋势是一步步向民营开放。
(2)技术优势
卫星制造领域不对外开放,所以多年积累形成技术优势,但是一旦对外开放,技术优势很快(估计2~3年)将荡然无存。
未来的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
政府赋予的垄断地位,政府随时都可以拿走。
(2)市场竞争加剧。
航天市场越来越开放,民用航天飞速发展,一时间涌现出非常多的民用航天企业(例如,吉利造卫星)。
经营动力分析
下表给出了公司经营的资金来源
公司经营的资金来源
可以看出:
- 经营占用上下游资源很少,可忽略不计。下游是军方用户。上游是控股股东。上下游都很强势,公司很难占用上下游资金。
- 公司不依赖银行贷款,财务非常稳健,可以说保守。这和企业的国企性质很匹配。
- 公司的经营动力仍然主要依赖于当初的股东入资,公司经营了快30年了,给股东创造的收益寥寥无几。
- 1997年上市至今,只累积了3.8亿的盈余,公司赚钱能力很差。其实公司的成立并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赚不到钱也在情理之中!
资产结构分析
下面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分析一下公司的资产结构。
历年资产项
历年资产结构
货币资金
(1)公司对货币资金的控制非常好,一直保持30亿左右,用于日常运营。
(2)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近10年一直缓慢下降,2019年占比将至25%左右。
(3)从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年内波动来看,前4个季度赊销,年底收款的现象非常明显。
应收账款
近3年已经超过货币资金了,占比30%。
存货
近3年上升比较明显,已经超过20%。
存货中85%是在研产品,10%是原材料,3%是库存商品。
符合卫星研制的特点,研制周期较长,研制完成后,马上就能交付。
总体分析
公司的总资产逐渐增大,主要是存货和应收账款逐渐增大。
说明公司的摊子铺得很大,在研产品很多。
但是,这些在研产品目前尚未转化为营业收入和利润。可以期待不久的将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会大幅度增加。应该关注存货是否开始减少,如果开始减少,说明在研产品开始转入营业收入。
总结
这篇文章聊了一下中国卫星(600118)这家公司的生意模式,护城河以及经营风险,利用历年财务数据分析了一下它的资产结构。
这是一家带有垄断特性的国有企业,垄断特征非常明显,公司不差钱,资金利用率低,经营模式固定,护城河很深,但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
后面我们会针对中国卫星的利润表进行详细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