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D丝死于p2p,中产死于股市,富人死于信托。
5月18日,重庆市多名投资者因购买融创中信信托理财产品无法兑付而在代销金融机构引发现场纠纷。
5月2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民事裁定书,宣告新华信托破产。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信托产品知之甚少。
主要原因是,信托理财属于一种高端理财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类似私募性质,不对外公开发行,投资门槛一般300万起投。
信托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比银行理财产品高,一般控制在7%-15%之间,并且收益稳定。
而新华信托破产则意味着,信托产品风险敞口正在加大,整个信托行业可能面临“多米诺骨牌效应”。
那么,对投资信托产品的人来说,新华信托破产后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投资权益,这才是当下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1、信托投资损失谁来担
新华信托破产后,国内持有信托牌照机构数量缩减至67家。
截至5月底,新华信托担任受托人管理的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56只,其中6只产品已经处置完毕,余下50只产品的处置方式则等待后续处理。
由于新华信托的底层项目聚焦房地产,而在房地产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重要关口,出现坏账的概率非常大。
如果这些项目无法回笼资金,那么余下50只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出现大幅亏损可能性非常大。
2022年7月,中国基金报有过一个报道,题为《爆雷!8000万买信托,巨亏95%》。
北京的程女士在某信托公司认购了两笔共计8000万元的信托产品,基准收益率10%/年。
也就一年时间,该信托产品出现巨额亏损,最终仅分配信托利益约394万元,实际亏损7606万元,亏损率达到95.1%。
哪怕程女士通过法律途径保障权益,最多也只能获取部分本金的赔偿,其损失依然很大。
投资信托,面临这样的一个困境:
信托公司违法违规,你可以打官司但不一定你赢。你能赢官司不代表你能拿回投资款。
新华信托破产清算,余下50只信托产品投资的损失谁来承担?
2、新华信托破产后投资者要做什么
信托产品最大问题是:底层资产不实,抵押不充分,担保不落实。
投资者除了向信托公司承诺承担风险,对信托购买的产品到底信息一无所知。
那么,新华信托破产后投资者要做哪些事情来减少投资损失,主要有5个方面:
第一,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公司自身的财产。
根据《信托法》的规定,在信托存续期间,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固有财产。
投资者认购的信托产品属于信托财产,因此信托公司破产,不等于信托项目破产。
第二,投资款追回关键看底层项目资产变现情况。
信托公司破产后,投资者认购信托产品的钱能否追回,主要看信托所投项目质量的好坏,也就是看信托项目底层资产变现情况。如果投资项目资金能正常回笼,本金损失就相对较小。如果投资项目失败,本金几乎损失大部分。
第三,投资者要主动关注底层项目变现情况。
实际上,新华信托在破产之前,就已经被接管,接管期间想要进行重组,但效果甚微,主要原因是底层项目出现问题。
所以,投资者要摸清自己购买产品投向哪些底层项目,要密切对其进行跟踪,了解变现情况。
第四、清算组履行新华信托对外追偿义务。
根据企查查上的信息,新华信托涉诉案件中,有37%的案件是作为原告,可以理解是代表信托对项目公司资产变现的努力追偿。
而信托公司破产后,则由清算组承接上述追偿工作。但清算组主要工作是完成注销关闭,追偿多少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第五,有权追究代销机构的赔偿责任。
大多数人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都是通过银行牵线,与信托公司签署出资协议。
虽然本着“卖者尽责、卖者自负”原则,自担风险,但如果发现代销银行等代销机构在售卖信托中存在过错(适当性义务等),则有权追究代销机构的赔偿责任。
另外,其持有其他信托公司产品的投资者,也要尽快行动起来,尽可能了解所持有产品的底层项目。
如果底层项目聚焦在房地产领域,那么存在爆雷风险就非常大,需要事先做好风险识别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
最后,不得不说,当下我们面临一个非常残酷现实:持有现金贬值,存款利率下降,创业九死一生,理财又会亏损。
那么,还有什么投资渠道能让咱老百姓的钱袋子稳健增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