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全球范围内延续了超过半年之久的美债抛售潮戛然而止,以日本、中国为首的前10大美债持有国纷纷选择增持美债,以观望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谈判的结果。有分析认为,尽管美民主和共和两组织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美国最终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番我国选择购入美债,主要是考虑到美联储下一步放缓加息后美债的投资溢出效应,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国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来规避金融风险。而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呐?
一、濒临危机的债务上限
美方耶伦频频在社交媒体警告称:“如果民主和共和两组织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一事尽快达成协议,那么美国政府可能最早在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债务大限逼近,而两组织间的内斗似乎仍在继续。
外界认为,在债务“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民主派大概率会在财政预算问题上向共和派妥协,以换取提高债务上限的赞成票。事实上,美债美元的崩盘概率并不大,只是这波组织内斗已经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严重冲击。
在金融信任危机到来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就是美国的银行业,在硅谷银行和纽约签名银行宣告破产后,美国国内的银行挤兑潮并没有平息。为了避免银行破产形成连锁效应,美财政部又不得不下场去救,只是在逼近债务上限的紧要关头,美财政部的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
二、逆向操作的考量
虽说近两年全球各国都在推动去美元化进程,加速抛售美债,不过我们依然无法忽视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一旦美债体系因资金流动性问题走向崩溃,那么全球金融市场都将遭受剧烈冲击,届时世界货币体系必将陷入混乱。
在美国的金融政策逐步逼近临界点时,这根被拉紧的“弹簧”就需要向内的力来缓冲压力,以避免因拉扯而绷断最后伤及他人。这也是为何前10大美债持有国纷纷选择停抛美债的底层逻辑。
再者考虑到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减息操作,美债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投资品之一,至少其比手里握着的美元现金要保险得多。去美元化并不代表完全弃用美元,更何况美元所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依然是一骑绝尘,短期增持美债,不过是平衡外汇结构的常规操作。
即便我国在3月份购入205亿美元(合人民币1427.4亿元)的美债,其规模也无法与前期连续数月总体抛售的上千亿美债相提并论。在全球金融博弈的另一端,我国如今正在加紧增持黄金储备以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
当然,维护全球金融货币秩序稳定,仅是我国决定增持美债的影响因素之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出于对中美政治关系的考量。换言之,我国增持美债算是在向美方释放交流诚意,并希望美方能够拿出实际行动尊重我国的发展权益,尽快回归到中美正常交往的轨道上来。
三、中美关系的可持续性
中美关系事关全球发展利益,对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搞“大国对抗”、“零和博弈”只会加剧紧张局势,最后酿成两败俱伤的结局,相信现在急于与我国展开对话的美国政府心里很清楚这一点。
中美两国固然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差距,不过这并非中美之间相向而行的“不可抗力”。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聚焦发展共同利益才是两国相处的正道。
实际上我国在3月份选择增持美债,也是受到全球银行业加速洗牌的影响。毕竟在连瑞信都能被“击垮”的金融环境中,还有哪项投资能比美债更合适做避险工具?此番增持美债,并不代表我国将转变风格大举加仓,减持控量依然是我国在美债政策上的主要思路。
四、总结
美债规模逼近法定上限,距离最后期限越来越近,看来两党已经准备好把谈判拖入极限。只是美国最终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两党这般如此卖力的表演究竟能拉来多少“赞助”呢?
现在看来,拉紧弹簧的好像不是美债的债主们,而是美国人自己非要把“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