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的投资就讲的比较多,今天来谈谈另一个维度的投资,孩子的教育!
传统的观点生育孩子是为了养老,免得到老了,没有了劳动力失去经济的来源,所以,上一辈的人都是多生几个小孩,到老了还有一群小孩来侍养终老。随着社会这十多年的发展,大家对这概念越来越模糊,甚至有的人已经开始拒绝生育。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生活压力问题,有的是时间问题等等。但无论如何,从我国每年的生育数据来看,出生人口数量每年都是下跌趋势。
引入了这么多题外话铺垫,说重点,该如何培养家里的孩子。相信这话题大家并不陌生,也是一直以来挺有争议,今天我们不是争辩对与错,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到底是教育了孩子,还是溃了一生。
很多家长从小就开始富养模式,几岁开始就上各种的兴趣班,不要说这么小的小孩应付不来,连家长也都够折腾一番,有的甚至牺牲双方任一方的工作。家长的好意无条件的付出,就能换来小朋友美好的将来?还有家长为了小孩能上重点学校重点班,不惜一切代价。真的就是为了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些源自于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孩子的起跑线其实一生下来就注定。借历史上最伟大企业家“洛克菲勒”的一句话:父母的位置才是孩子的起点,家长要是不行,孩子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与其去苦逼孩子,不如逼自己一把。连自己都掌控不了,难道就可以掌控好你家的孩子。这句话估计很多家长都打脸,试想着有些家长天天喝酒撸串打麻将,哪怕小孩能上最好的重点学校,他以后就一定能成才?我也是一个小孩的家长,我觉得家长永远都是小孩子的镜子,一个怎样的家长,小孩就能学到八九分相似。
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会逼家里的小孩去学习各种的兴趣班,而是发掘他的潜能,通过发挥他自身的优势,从而使得他有成就感。意思就是通过他自己喜欢的事物,他才会去愿意学习从而牢记脑海里,利用他的长处逼使他继续努力学习,成就感就会慢慢呈现出来,那以后就不用再担心他不努力学习。比如我们家的小孩记忆力不错,通过每次跟他讲完故事后,都要求他重述一次。哪怕他讲得对错都没关系,一方面可以锻炼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久而久之,他日后的写作这方面就远超于其他人,越是写作好,他就越不敢马虎,剩下的只有继续努力。
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内容,引领他进入其他的知识面。这点相信每个人自身都会有感受,就好比如你热爱打球跑步,那总会上网搜各种的教材,一边模仿一边学习,哪怕自学成不了才,那总比普通的业余都更专业更有成就感,自自然然你就会更热爱,付出得努力比其他人更多。这方法总比上那些无聊又无趣兴趣班强多了吧!
还有一点,大家不要以为培养学霸出来就很厉害,这恰恰是说明这孩子并没有哪一方面是特别特出,没有突出的点就是平庸了,学习成绩只能说明你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而已,并没有实际上意义不同。如果不信,你不妨问下你们的老板,看看他是看重你的工作方面上的长处,还是你每一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从而获得工作安排。但也不排除个别的人在求学和工作方面都是双赢的,这概率又会有多大?看看每一年985毕业出来的学子,有多少个是一鸣惊人?
正如当年我们毕业后,学霸继续当他的学霸地位,之后进入好的单位,一呆就是十几年。当初我们这些学渣确实一脸羡慕嫉妒的样子,每次同学聚会都是惭愧不已。但好在自己也是爱玩爱拼,毕业出来后啥工作都敢去尝试,最后也找到属于自己事业的道路,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学霸依然是单位里的一个小头目,工资从以前我们的几倍,到现在我们这些学渣超越了学霸几倍(咸鱼翻身)。
结论,好的大学好的学校只是一个人生踏入社会的铺垫,一个拿着985毕业进入大企业当然会更加容易些。但这些都是几年有效期,有效期过后,基本没有用人单位会在意你是哪家大学毕业,而是在乎你这几年工资积累的经验。求学时期只不过是人的启蒙阶段,只有进入社会还不断学习的人,才会到达人生事业的巅峰,与其名曰给孩子一个好的起跑线,到不如给他一个学习的模式和环境更好。
说到这,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认为给小孩最好的就是培养他,但恰恰正是这样慢慢的“宠坏”了他,毁了他一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