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篇《顶流基金的推手是谁……》,好多小伙伴留言……
有小伙伴说到但不群管理费不收了,这倒是扯出来另一个话题……
公募基金是赚管理费的,无法提取业绩报酬。管理费跟两个变量有关,规模+持有时间……
这两者的理想状态是,基金业绩做得好,持续为客户赚钱,那规模自然越来越大,而投资者更愿意持有,持有时间增长,并且不但不赎回还会不断加仓……
完美……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理想状态……
首先,市场是不停的波动的,特别是大A,基金经理能够持续赚钱就是个悖论……
别看各路人马都给你展示年化收益率……
今天看到一个文章……
我挺好奇是个啥基金,后来朋友帮忙查了一下,是这只……
我看了一下,15年7月成立,也就是第二轮股灾的时候,居然能募集起来,后来看看应该是有机构帮忙成立的……
9月份一开放,这基金只有3700万规模了,这时候就是15年底的大反弹,就是这一波,这个基金涨了70%……
估计是业绩好了,规模就上来了,后来换了基金经理,别说,这个做得倒还挺稳的……
然而,到了20年,又换基金经理了,这两年换了三个……
但是就因为一开始的70%,和后面一个挺稳的,这基金还真的是年化10%以上的收益率……
收益率能说明啥?屁都说明不了,但韭菜们就看这东西买,亏钱还得骂别人……
所以,基金即使年化收益率30%以上也不能证明未来每年都能赚10%……
另外,基民多是韭菜,没高收益率他还不买,并且必须买在最高点,被套是必然的……
基韭还有个特点,亏了再怎么骂,就是不赎回,当股票一样,期望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反过头来,赚钱了就扔……
也就是说业绩做得越好,投资者越不愿持有……
并且,这里面还有渠道的推波助澜,要知道渠道是赚交易的费用,客户每一次换基,才能赚钱,相反,客户越持有,销售人员越没钱赚……
于是,只要赚一点儿,就让客户赎回了,你要是说高抛低吸,那算是本事,问题是你让客户都买好基金了,那其他基金怎么卖?不卖怎么完成任务?
这跟考核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方面,大力宣传长期持有,一方面让客户高抛低吸,自相矛盾……
最后的结果就是,客户套死了,基金公司管理费赚得越多……
这又推升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好机会,倒不如把净值控制在1以下,管理赚得更持久,等来波大行情,又是一个收益率计算的好时机……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状……
趁着行情大涨,年化收益率会非常高,基金公司拼命发基金,扩大规模,渠道玩命推,韭菜们玩命买……
最后套死,管理费收的盆满钵满……
这几年又发现封闭两三年的更好,直接锁定管理费,三年之后的事儿谁能知道,钱先拿到再说……
我之前说过这类定开的基金,真正好的基金无需封闭,客户也愿意持有,不好的就是看命……
世界上再厉害的高手都不能知道三年后的今天市场会在什么位置,经常有过山车出现,不信看王宗师的三年期和两年期的产品……
好,再说私募……
很多人觉得净值1以下不收管理费是应该的,其实私募根本不应该收管理费,1以上也不应该收费用,因为它是提取业绩报酬的……
管理费本质上应当是运营费用,私募一旦规模很大了之后,运营成本占比就非常小了,靠业绩报酬才是大头……
既然是私募,永远的目标就是帮客户赚到钱,在利润中提取报酬,这是本质,小公司在初创期,运营成本无法覆盖,收取这些费用是为了生存。
但像很多大的私募,依然收取管理费,无非就是用来做营销用了……
最后又是落入到规模坟墓,投资者不但在股市被割,还得被各类公司再割一圈……
好了,骂了半天,还是说大盘吧……
今天下午惊魂一跳,没啥,得看中枢下沿的支撑……
明天必须要拉回去才行,往中枢上沿走,哪怕上去再下来都行……
北上继续流出,两市成交量继续保持万亿,震荡,换手还大,这地方就是多空博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