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顾名思义,从小孩从小养成的性格和行为举止中便可窥探他们将来长大的模样。虽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理财方面,一个儿童从小养成的花钱方式,对他将来的理财观念自然是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那么做为各位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呢?
习惯决定行为,首先就是得有意识的培养小孩子的记账习惯。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本少儿记账专用笔记,引导他们每收到一笔钱或花出一笔钱都有意识的记录下来。这种方式简单易上手,而且从理财培养的效果上可以让孩子获益良多。
习惯从小记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养成花钱不大手大脚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数字的敏感性,而长期在记账和管理金钱的环境熏陶之下,孩子得到的感受和收获也会比同龄的孩子多得多,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好的帮助。
当孩子逐步习惯了记账之后,那接下来就可以尝试鼓励孩子通过劳动来获得收入。这个收入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游乐园、书籍、看电影等奖励。这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性之外,也可以在理财教学中让孩子对“劳动““付出““收获“等字眼有更深的理解。这对于孩子在将来的职场或者商场打拼都能有领先的意识。比方说家长可以把家务按照不同的劳动强度划分价格,比如说扫地一次1元,洗碗一次2元,叠被子3元等等,在孩子劳动的同时也会开始对劳动对象的收益分析。千万别小看这种简单的分析判断,从小养成后,长大了不是老板就是大款。
对于年龄大点的孩子,可以让他掌握一笔适当的资金,并且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存在银行,接触银行业务,熟悉利率这个概念。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了解银行的运作,并且在储蓄金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会使孩子的毅力得到很好的成长。
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孩子也会对理财有着自己的理解。
等孩子上了高中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的经济能力,我们可以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适当放手了。
也许我们培养不出一个百万富翁,但是我们培养出一个初步具有投资意识的未成年人还是可能的。
有科学研究表明,3岁以下的儿童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自我独立意识,并要求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七八岁儿童已经具有了简单的推理和分析能力,12岁以后,这些能力就发展成决策力和判断力指引其行动。所以父母应该早做筹划,在孩子年幼时就培养其理财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