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以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国企改革也在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再次重点强调,市场认为国企盈利能力及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低估值国企标的迎来估值重构机会。
中特估最开始的两大分支是通信运营商(数字经济)和基建(一带一路),虽然A股具有强烈的政策导向,但你要说生拔估值市场肯定不愿意,通信运营商和基建有题材加持资金就愿意炒作了。
随着通信运营商、基建持续走强,中字头的赚钱效应也在放大,涨了都是对的,市场对“中特估”的说法由不信变为相信,中特估也就从之前的两大分支扩散到整个中字头,以至于后面可能要消灭所有低估值或者高红利股票。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崔蕾表示,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是衡量在中国A股市场中50只波动较低且高股息率大盘股票的表现,今年以来上涨已超21%。指数成分股中有4 2%权重为央企,29%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典型的中特估投资标的。
从行业角度,指数前四大行业分别为银行、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和石油石化,其中银行权重近25%。在前期中特估行情中石油石化、通信、建筑装饰等行业轮番上涨,而银行板块由于春节前涨幅较高及经济复苏强预期弱现实的影响,近两个月一直处于调整状态。随着一季报落地,银行板块业绩探底,后续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叠加中特估主题的扩散,银行有望接力中特估,成为指数上攻的主要动力。
从利率角度,今年以来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商业银行的3、5年定期存款利率已普遍降至3%以下。随着无风险利率下调,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特征的央企国企受到市场青睐,或进一步驱动中特估行情。
随着后续央企国企业绩的释放,中特估行情或将继续演绎,红利低波50指数的股息率保持在5%以上,指数PB仅0.8,在当前环境下具有较为顺畅的投资逻辑,或值得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