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收益,还是更注重风险?
在A股连续上涨的刺激下,两融余额也不断飙升,让券商利息收得盆满钵满。然而,随着大批中小券商的资金面临瓶颈,大型券商开始恐惧市场风险,大批两融担保品折算率归零。
“从之前的南北车,到现在的创业板,越来越多的两融担保品折算率归零。”一位熟谙两融的投资人士表示,“而现在基本上最高的折算率在0.7,只有极少数股票才能有这个折算率。”
事实上,除了担保品折算率控制之外,很多券商也将大批股票调出两融标的,券商两融这一盈利“快车”开始“刹车”。
融资融券助券商牛市大赚
红象金融研究员统计分析18家上市券商2014年年报,中信证券以4,796.26亿元资产总额位居首位,并且也是唯一一家净资产超过千亿的证券公司。截至2014年底,除了国海、国金、山西、太平洋、西部等五家证券公司净利润不足10亿元以外,其他13家上市证券公司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其中以中信证券为首,净利润高达118.61亿元。
与此同时,券商的利润增速也保持在高位。以下18家上市证券公司中,除了方正、广发、海通、华泰、长江、招商等六家证券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100%以外,其余12家证券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100%。
18家上市证券公司财务指标一览表
数据来源:红象金融研究员整理证券公司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券商来说,融资融券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
截至2014年底,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0,256.56亿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首次达到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95.98%,其中中信证券以721.26亿元位居首位,并且连续三年融资融券余额、利息净收入均为第一。
融资融券业务余额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红象金融研究员整理证券公司年报
两融快车遭“刹车”
从融资融券利息净收入增速情况来看,虽然2014年的增长幅度相对于2013年降低了不少,但是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0%以上,其中广发、海通、华泰、招商、中信等五家证券公司已经超过20个亿。此外,红象金融研究员还发现,融资融券利息净收入增速明显超过证券公司本身的净利润增长速度。
融资融券利息净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红象金融研究员整理证券公司年报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下表为融资融券利息净收入与经纪业务净收入的对比。
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截至2014年底,下表的18家证券公司中,除了山西、太平洋、西部和西南等四家证券公司外,其他14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均超过10亿元。
但红象金融研究员发现,截至2014年底,经纪业务净收入的增速明显放缓,而融资融券业务的净收入均在100%以上(除了2014年才注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太平洋证券以外)。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的两融净收入超过20亿元。
纵观下表可以看出,从2012年至2014年,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融资融券净收入比不断降低,特别是国海、国金、西部等三家证券公司,从2012年的上百倍降低至2014年的6倍以下。而2014年,光大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和招商证券的融资融券净收入与经济业务净收入比已经在2倍以下。
这一惊人的数据,不仅表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迅猛,甚至将来有可能代替经纪业务主宰着券商们的绝大部分利益。
券商融资融券净收入与经纪业务净收入一览表
数据来源:红象金融研究员整理证券公司年报
虽然融资融券业务这三年来的数据很乐观,但是其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红象金融研究员发现,从4月份开始,多家券商降低融资融券担保证券折算率和提高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其中中信证券将658只两融折算率归零,调升1698家,调降1032家。
到6月,兴业证券发布公告称暂停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的融资买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对客户信用账户持仓集中度实施控制指标。
就在上周,国盛证券将创业板全部调出两融标的。
券商们的这一系列调整措施,是基于市场与两融余额一路飙升的风险考虑。不过,这也意味着过去数年两融余额快速飙升的境况可能出现一定改变。
本文为红象金融研究中心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与原文链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