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财问题上有两种父母最让人操心,一种是看到发大米、发油的,就压抑不住自己的天性,再遇上几个嘴甜的小姑娘、小伙子就把钱往外掏,相信马上就可以发大财,KO马云王健林的;还有一种就是只相信银行,认为只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就可以高枕无忧,一辈子只跟着党和政府的脚步走。
相比第一种,第二种闹心程度要低很多,但过于执着可能会产生看待问题的偏差,仍然需要引起关注,那么老年人为什么这么迷信银行理财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背靠“银行”。银行在大家心里,尤其是老一辈人的心里,就是最安全的。如果你跟父母说,放在银行的钱也会亏,也会被骗,他们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觉得这娃脑子肯定瓦特了!
如果他们露出不愿意再跟你交谈,或者一副你说得都对的表情,不要怀疑,他们的内心正在思考趁娃现在还没有病入膏肓,得赶紧找个医院治一治。
当然,这种时候你不能立刻反驳给你拿新书包、给你打花折伞,给你包三鲜馅的妈,也不能反驳你的老父亲,你最疼爱的人。这时候你只能邪魅的一笑搬出民生银行飞单30亿的例子,最起码气势上不能弱下去。
如果可以看出你父母明显被震懵了,你就可以开始科普(装逼),简明扼要,直击内心,但更重要的是姿势要帅!
银行理财产品有两种,自己发行的和代销的。代销就是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为其理财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建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小伙伴们,还是购买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代销的,去发行机构购买要比在银行购买划算。)
区别于代销,银行工作人员还可能利用投资人对银行的信任,借助职务之便,“私自”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并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这种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
那么怎么确定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而不是代销,或者飞单呢?
1、是否盖银行自己的章
查看理财合同盖谁的章,冤有头、债有主,盖谁的章谁负责,银行不会当冤大头。
2、是否进行“双录”
“双录”是指录像和录音。为了治理“飞单”等问题,银监会规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对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必须对风险揭示进行视频和录音留底,并确保客户已经完全了解该项产品的风险。
3、查看产品编码
2014年银监会下发39号文规定: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号,而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n)”查询产品信息。
登记编码是C开头,后面都是数字的14位编码。
以中国农业银行的“金钥匙·本利丰”2017年第103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其登记编码为C1010317000030。
首先登录中国理财网,在“选择适合您的理财产品”处输入登记编码,点击查询。
就可以看到收益类型、运作模式、风险等级、发行机构等信息。
4、购买后是否可查
除了在网站查询之外,还可以手机银行、网银或者柜台查询,购买理财产品成功后会以短信形式通知成功购买某编号、某款理财产品,可以通过上述渠道查询理财产品是否到账。
故事的结局是,父母听完这些,看你的眼神都变了,心想我的孩子真的长大懂事了。是时候相亲/结婚/生孩子/要二胎了,然后冲你慈祥地一笑,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就开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