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接触基金投资,都是从定投开始的。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额(如500元)投资到指定的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不过由于基金净值的波动,市场衍生出了几种优化定投效果的思路,也称“智能定投”。
这些方式本质上,都是在低点多投,高点少投,不过确定低点、高点的方式不一样。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三种智能定投方式有什么区别。
一、估值定投法
这种方式以指数估值的高低为参考标准。
针对指数基金、行业主题基金或投资范围较为稳定的基金,可以根据底层行业估值来调整定投金额,在估值较高时减少定投金额,在估值较低时增加定投金额。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很多现成的参考工具,我们能直观地看到一个行业估值处于高估还是低估,以此来帮助我们判断投入的资金量。
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
只适合指数基金或者投资范围比较稳定的基金。有些灵活调仓换股的主动型基金,不适合这种方式;
其次,并不是低估的板块就一定值得定投,有些板块低估与行业基本面有关,定投收益不一定好;
第三,有些收益不错的板块,可能很久估值都下不来,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没有什么机会定投,本金太少,收益也就寥寥无几了。
二、均线模式定投法
这种方式是以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格绘制出的曲线,也就是均线为参考标准。
比如500日均线,就是最近50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绘制出的曲线。
当基金净值高于长期均线时少投,低于长期均线时多投。
个人还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调整投入金额,比如高过的幅度越大,定投金额越少;低于均线的幅度越大,定投金额越多。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粗暴,但长期效果未必比第一种方式差。他的缺陷是——均线的经济学意义不是特别明确,不能完全保证低于均线很多就一定未来涨幅大(当然,其它方式不可能完全保证)。另外,这种方式也不太适用于主动基金。
三、平均成本定投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个人持仓成本来决定投入金额。
如果当前的净值低于持仓成本(持仓收益是负的),可加大定投金额;如果当前的基金净值高于持仓成本(持仓收益是正的),可减少定投金额。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无需看估值,也不用参考均线,只根据个人账户盈亏情况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但缺陷是,只看个人的账户情况容易市场整体脱离的,可能会失去方向。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在相对高点入的某只基金,收益率-10%,按照策略是要提高定投资金的。但实际上该基金后面跌幅会更大,如果只以账户为参考,可能会定投到心态崩溃,资金也跟不上。
了解这些方式以后,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过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市场,没有一种方式是绝对占优的。(如果有的话,其它方式早都消失了)。所有的指标都只是一种参考,定投最考验的,还是坚持和耐心。
定投中的浮亏不等于投资失败、不等于自己过去的决策错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浮亏代表了更低的成本、更多的筹码、更高的未来预期回报。浮盈浮亏只代表过去,要把目光放到未来。
当然,如果你想省事一些,可以跟投基金豆APP的微笑定投,每两周一次的定投报告会给一个定投倍数作为参考,可实现高估少投、低估多投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