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最笨最赚钱的买基金方法(基金怎样才能买得巧)

如果用一句话描绘近期的A股?跌跌涨涨跌跌涨涨……

 

没错!7月上旬沪指走出一波急涨姿势,“睁眼涨”、“牛来了”都是那段时间的写照,然而快乐来的太短暂,7月14日至16日,沪指连续下跌三日,随后A股开启涨跌交替的日子。

面对这样的行情,相信不少同学内心是非常纠结的!

股市大跌时,纠结要不要抄底,买早了会有浮亏,买晚了又会错失良机。

股市大涨时,纠结要不要追涨,后悔当初买少了,想追加又怕买在高位。

就如2020年2月份,月初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幅下跌,肯定有很多人看到机会但纠结何时抄底。结果行情V型逆转,几周后,纠结的问题又变成到底该不该追涨。

那么,基金投资究竟该如何才能买得巧呢? 答案是四个字——“大巧若拙”。

可能有小伙伴又要问了“这四个字作何解?”不要急~请听小信为大家一一道来!

所谓“大巧若拙”,我们先来说一个巧字。可能对于大部分投资人来说,巧字主要体现在买卖时间的巧,即择时,低点买进高点卖出。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择时究竟有多难?

有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1996-2015年,买入并持有美股的年化回报约为8%。但如果投资者在上涨幅度最大的5天没有持股,那么年化收益会降低到5.99%;而如果是涨幅最大的10天踏空,回报会进一步下降到4.49%。10天相比于20年的5000多交易日,仅仅是千分之二。你有信心通过择时把这10个交易日找出来吗?

其次,如果要保证择时策略为你赚钱,需要的最低准确率是多少呢?

提出夏普比率的William Sharpe曾在美股市场做过研究,如果要想带来正收益,择时的准确率至少要达到74%。也就是说择时4次,对3次才可以。A股市场素来波动大,涨跌相比成熟市场都更加迅猛,对择时准确率的要求只可能更加残酷。实际上,多数A股投资者的择时决策往往贡献了负收益。

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又要提出疑问了,“为什么我们绞尽脑汁去择时,到头来择时却贡献了负价值?”其实,归根结底:业余者不够专业,专业者战胜不了人性

简单来说,就是“业余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择时,专业投资者靠选股获得超额收益”!举个例子,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公募股票型基金的资金申赎情况基本印证了业余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择时过程。

 

如上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市场顶部往往是公募基金净申购的高点,业余投资者的择时以情绪化的追涨杀跌为主。

所以,最后我们回归一开始的四字箴言,“大巧若拙”。基金投资,很多时候讲究的是买的巧不如选的好,即选好基金、均衡配置、无视波动,这种“大巧若拙”的“笨方法”反而更有利于投资者的长期理财成果。

好了,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你在基金投资中还有其他困惑或问题,可以参与互动留言并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