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对冲基金行业趋于饱和,国内公募对冲基金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对冲基金是一种结合了衍生金融工具、以获取风险对冲后的绝对收益为目的的投资工具。对冲基金在海外市场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基本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因此海外经验对国内市场有参考价值。从业绩表现来看,对冲基金在市场行情较弱时具有抗跌属性,今年海内外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根据《2020 Preqin Global Hedge Fund Report》在2019年底的统计,43%的投资人偏向选择防御属性产品;而且,目前国内股指期货基本已恢复常态化交易,再加上公募对冲基金自2019年初至今业绩表现良好,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公募对冲基金行业有望进入一段快速发展期。
海外对冲基金发展历史:早期道路曲折,近三十年间迅速成熟
以美国为例,其对冲基金行业有着长达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衰退期、复苏期和快速发展阶段。对冲基金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初,而第一只以营利为目的的对冲基金直到1949年才问世;在这之后的20多年是对冲基金发展的第一段蜜月期,但在1969年后便由于市场冲击而进入低谷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宏观策略兴起,对冲基金开始进入长达十余年的复苏期;1997~1998年的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行业“去芜存菁”,发展道路迎来转折点,自此以后,对冲基金进入了一段发展“快车道”。
海外对冲基金现状:行业趋于饱和,头部效应显现,AI或能破局
根据Eurekahedge在2020年1月底的统计,全球对冲基金总管理规模约为2.31万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占比约69%。近三十年间,对冲基金的整体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展有所放缓,直到2016年管理规模和基金数量均由升转降,表明行业趋于饱和。目前管理规模正在向大基金集中,管理费率和业绩提成也呈下降趋势,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冲基金需寻破局之道。我们发现,新兴的AI策略近十年间收益率较高,且在对冲基金中采纳率上升较快,在大数据时代,或可以借助AI之力,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国内公募对冲基金发展与股指期货有较大关联,2019年底审批重开闸
国内的对冲基金行业发展起步较晚、速度较慢。海外占比最高的对冲策略是股票多空,但国内融券难度大、成本高,做空一般通过股指期货实现,因此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与股指期货息息相关。国内首只股指期货以沪深300为标的,于2010年上市;随后,国内首只公募对冲基金诞生于2013年;又过两年,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于2015年4月上市,然而不久之后市场转而下行,股指期货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很多对冲策略难以为继,并且2016年1月底之后公募对冲基金的审批也暂停,直到2019年底才重新开闸,同时有7个产品获批,其中5个目前已成立。
公募对冲基金2019年至今表现好,收益分解显示平均选股Alpha近10%
公募对冲基金规模在近半年内快速上升,截至2020-4-17总规模为261.9亿元。2019年收益率中位数为7.5%,全部产品都取得正收益,夏普比率最高为4.1;2020年初至今年化收益率中位数达到12.7%,夏普比率最高为5.0。我们对公募对冲基金进行收益分解,2019年打新贡献收益中位数在2000万元附近,对冲以采用IF当月、当季合约为主流,IF当月全年对冲成本约2.5%,在简单推算下,公募对冲基金在2019年的平均选股Alpha接近10%的水平。由于对冲基金持股个数一般较多,10%的Alpha已经不错。我们预测公募对冲基金未来存在良好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收益分析主要基于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本报告仅使用基金季度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频率较低,分析结果可能准确度有限。本报告不涉及具体基金推荐,所有分析结果仅供参考,请投资者谨慎看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