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黄金外汇行情分析(我国外汇和黄金储备双增)

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39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507亿美元,升幅为1.62%。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3年3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基础厚实,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3年3月,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下跌2.3%至102.5,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2.2%;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3.5%。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形势总体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但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同时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除了外汇储备,截至3月末,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规模也进一步增加。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黄金储备已由2月的6592万盎司升至6650万盎司,近5个月来已累计增持黄金386万盎司。

 

记者观察:央行购金热凸显“去美元化”意愿

□记者 许予朋

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6650万盎司,较上个月增加58万盎司。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人民银行继去年11月以来,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

人民银行增加黄金储备背后,“购金热”正席卷全球央行。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2月全球黄金储备增加了52吨,已是连续第11个月净购买。其中,土耳其央行2月增持了22吨黄金,已是连续15个月增持黄金;乌兹别克斯坦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印度储备银行也增持了黄金。从年初至今,各国央行报告的净购买量达125吨,世界黄金协会认为,这是至少自2010年以来最强劲的开局。自2010年起,每年各国央行都在持续净买入黄金。

在当下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全球央行黄金需求创新高,既受黄金鲜明的“避险”属性推动,也显示出部分经济体为求资产安全,“去美元化”意愿在增强。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高级市场分析师Louise Street的研究,在各国央行的战略目标下,官方储备必须投资于安全的流动性好的资产,而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央行的投资策略通常局限性更大,仅限于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余额、高评级主权债务和储蓄等。受此影响,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央行被迫大量购入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券。但欧元区债务危机、部分国家面临经济制裁等因素出现,均使发达国家主权债的安全性、吸引力在降低。不难发现,近期部分国家担心美元及其支付体系“武器化”,通过减持美债、使用本币结算等方式,减少美元依赖,正是这种担忧的体现。Louise Street也表示,由于主权债务已经没有实际收益,各经济体央行正集体淡化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过度依赖。

对比之下,在各类储备资产中,黄金因其不涉及政治风险、不会被打压而显得更具吸引力。世界黄金协会对全球央行开展的调查显示,黄金凭借其在危机时期的出色表现、长期价值贮存功能和低违约风险,备受各国央行的青睐。多国央行行长也认为全球黄金储备将进一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央行黄金配置近年来虽然大幅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不足。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截至今年2月末,美国黄金储备最多,持有8133.5吨,占其总储备的67.2%;德国排在第二位,持有3354.9吨黄金,占其总储备比例为66.8%;接下来是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黄金储备占比分别为63.7%、65.6%、23.8%。中国位列第七,黄金储备占总储备之比仅为3.6%。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较高,受国际竞争格局以及美元国际地位衰退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有下降趋势。但由于当前日元、欧元资产的配置量也相对有限,从储备资产的角度来看,选择增持黄金是较好的选择。

为缩小这一差距,可以预见的是,新兴经济体还将走在配置黄金的前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