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讯,证监会发布《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表示,本次改革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改进主板交易制度。主要措施:一是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改革从主板实际出发,对两项制度未作调整。一是自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主要考虑是,从实践经验看,主板存量股票及新股第6个交易日起波动率相对较低,10%的涨跌幅限制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股票的定价需求。二是维持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
全面注册制落地期待已久 利好券商和创投概念
可以看到,今天市场上有“小作文”传言,推动券商股上涨。
无可否认的是,全面推行注册制会使创投资本受益其中。有非银分析师表示,“创投公司所投资企业上市,带来的收益率会非常可观,这是板块上涨的逻辑。”
不难发现,2023年是我国经济恢复到常态性增长的关键一年,酝酿已久的全面注册制落地已然是题中之意。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或是最近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作出明确部署。证监会也多次表态持续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2022年8月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于《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文章,他提到,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经过近3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简单理解注册制,即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的时候,证券监管机构只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作形式性的审查,不对发行人的价值做判断。相较于核准制,注册制可以总结有五大方面的优势,
一是上市财务指标门槛多元。以市值为基础采取多样化标准,不再以持续盈利为唯一指标;
二是退市要求趋严,优化劣质企业的淘汰效率,提高市场流动性与活力;
三是对拟上市主体的限制更加宽容,允许多元化企业有选择地上市;
四是定价模式更加市场化,采取市场化询价定价方式而非直接定价;
五是效率提升。IPO受理到上会所需时间约为核准制的1/3,注册制的实施将大幅降低企业IPO所需时间,有助于企业更快地完成IPO。
整体来看,全面注册制改革是全要素、全环节的改革,有望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监管退市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从而提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将拟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交给市场主体。
全面注册制有望优化市场生态,提升投行业务景气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是全要素、全环节的改革,有望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监管退市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从而提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改善金融市场结构。
投行作为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的直接参与主体,有望全面受益。
东亚前海证券对主板注册制推行后投行增量收入进行简单测算,得出在中性情况下,首发+增发共有望为投行带来109亿元的增量收入,占2021年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的13%。
全面注册制的推行加速投行上下游业务模式改变。
1)对于投行上游而言,注册制下审核程序优化,企业上市门槛下降,业务机会增多,投行项目储备不能再以偶发性、依赖承揽人员个人经验的方式进行,需要建立体系化的承揽模式;监管角色转变、退市新规和跟投制度的出台,对投行进行项目选择、把关企业质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于投行下游而言,注册制新股发行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监管不再对价格进行干预,新股定价从机构博弈转变为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投行需要加强研究能力,给出更为精准的估值定价;承销机制更趋市场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增强,保荐机构需要提升承销的专业度,更好地理解上游企业的价值和下游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权衡各方利益关系,实现新股发行的合理定价和精准匹配。
海通证券认为借鉴美国发展经验,金融结构需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全面注册制是我国发展直接融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A股已逐步具备全面注册制条件,推行后有望带来两大变化:行业结构新兴化、估值和交易结构龙头化。
推行全面注册制需有相应制度配合,如加强退市制度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动态均衡、引导中长线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借鉴成熟市场,股市制度积极改革以顺应发展需求。
以美股市场为例,历史上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曾多次实行制度变革,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臵的功能。1980-2000年美国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拓宽新兴产业公司的融资渠道,纳斯达克通过分层初步实现了多层次市场的建设,并增设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满足不同企业的需要。期间纳斯达克IPO项目中信息技术企业的数量占比为28%、纽交所为6%。
2001年起,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及多起上市公司财务事件曝光后,美股监管升级并强化信息披露,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别对原有上市标准进行了修订,监管层也积极优化退市流程,加快绩差股出清。制度调整后,美股年退市数量明显提高。当前,美股市场已基本实现上市和退市数量的动态均衡。
全面注册制影响几何?
我国全面深化注册制改革,亦是为了顺应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需求。一方面,全面注册制有望改善A股行业结构,19年以来在注册制改革试点的推动下A股IPO项目数量和规模稳步提升,全面注册制下,随着越来越多新兴产业公司在A股上市,市场中新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攀升,进而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形成助力。
另一方面,全面注册制推行后A股估值和交易结构或将进一步分化。
过去小市值公司也具备可观的“壳价值”,注册制使得“壳价值”被极大压缩,从而使得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与基本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借鉴美股与港股市场交易向龙头公司集中的趋势,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深化,A股市场整体的交易结构或将持续偏向龙头公司,小盘股的估值溢价有望进一步压缩。
全面注册制对投资者操作的影响
1、首先最大最快的影响应该是新股不败神话,经常打新的人应该知道,以前A股新股是无脑打,而在科创板、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之后,遇到这两个板块高估值的就不打了,因为很容易破发,剩下主板的可以继续无脑打(都是23PE+44%的标准开局),而往后大概率主板也不能无脑打了。
2、注册制后企业上市门槛大幅降低,市场供需关系必然改变,不再和以前一样因为没得选(行业内就那么几个上市的)长期给垃圾高溢价,有更多的选择,自然就会给出更有效的定价。A股恒时高估的现象会慢慢消散,特别是中小公司的估值会越来越接近成熟市场,垃圾股大部分时间就是应该被市场唾弃(小部分时间会被炒作)。A股中小市值公司的中位数估值在连续下滑多年后仍是全球最高一档,主板大蓝筹相对便宜。
3、供给的增加不仅会带来高估值溢价的消失,也会让整体A股的换手率下滑。2015疯牛的时候,A股换手率接近300%,而美股牛市时也就50%左右换手率,至于港股则就更低了,其他日韩欧等市场也类似。注册制之后,创业板的换手率显著下滑,相信未来A股整体换手率会继续下滑。
4、随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散户对市场的认知越来越难,市场同一性会大幅下滑,不再是同涨同跌,很多时候可能指数涨了,个股完全没反应,海外市场为什么指数基金行业ETF大行其道(美股被动投资已经超越主动投资基金),散户要么趋于指数化投资,要么就被淘汰,整体占比也会越来越低(A股散户占比应该是几个主流市场中最高的),当然对专业投资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企业越多,研究基本面需要的精力也越多。
市场方面,如果再以现在的标准去投资,给企业过于宽松的基本面和估值要求,要么一不小心就会追高,要么一不小心就会抄底在半山腰,以前你认为的合理在未来会变成高估、你认为的低估可能在未来只是合理(港股、包括美股,就算是在熊市很便宜的价格买入,也经常会抄在半山腰)。
注册制的改革是正确且深远的,只有取消管制、彻底市场化,才会造就一个正常的市场。A股或许会有垃圾公司借着注册制粉墨登场,但也必然会有优秀的中小企业诞生。A股港股化”不可避免。
各位投资者如想要在这个市场长期的活下去,那么请趁早远离抛弃垃圾股的负和博弈游戏,这些将注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涟漪,唯有买入并持有优质低估好公司或优质股构成的成份股指数才是长久获胜的投资方法(不论在A股港股还是美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