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中证红利指数分析(中证红利指数如何投资)

1、中证红利指数(简称“中证红利”)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指数发布于2008年5月,在沪深市场中选取100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较为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截至2022年末,指数总市值规模约12万亿,指数主要由总市值500亿以下的成分股构成,市值风格偏中大盘。同时,约70%(权重)成分股的市盈率(PE-TTM)处于10倍以下,呈现明显的价值风格。

2、指数成分股权重介于0.45%-1.76%之间,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约16%,个股分布趋于分散。板块分布上,中证红利指数长期聚焦于周期及金融地产板块,截至2022年末,周期及金融地产板块的合计权重近65%。行业层面,指数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银行、钢铁、交运、煤炭及房地产,前五大行业的合计权重约55%,行业结构趋于均衡。

3、指数样本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20%。在基于股息率排名的“选股逻辑”下,指数的调样机制不断强化着指数的“价值”属性。2013年12月至2022年12月,指数共进行过10次样本调整,除2016年外,在调整生效日(剔除当日价格波动)指数的市盈率及市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调样机制对整体估值水平存在明显的“降温效应”。

4、从股息率的公式出发,其背后可以分解为三项要素:盈利分配(股息支付率)、盈利能力(净资产回报率ROE)及价格水平(市净率估值)。股息支付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估值水平越低,投资的即期现金回报率越高。

5、自中证红利指数发布以来,指数整体的股息支付率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0%以上,自2010年起指数中参与分红的公司数量维持在90%以上。2017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整体的股息率(TTM)稳健上行并于2022年末录得新高6.5%,较沪深300等主要宽基指数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

6、从盈利估值特征上看,自2017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整体的盈利能力(ROE)虽有下滑但幅度温和,2017-2021年指数平均ROE约12.2%,优于同期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层面,截至2023/03/03,基于各成分行业市净率分位数加权计算的指数市净率分位数约33%,横向比较下指数整体的估值水平已颇具吸引力。在指数当前ROE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其所隐含的即期现金回报率亦具备了较高的确定性。

7、中证红利指数(全收益)自2019年以来的表现充分阐释了“慢即是快”的投资哲学。与主要宽基指数(全收益)相比,其在市场整体上行期的弹性(2019-2021年)并不突出,但始终保持着稳健的上行节奏,至市场大幅下行的2022年凭借较强的防御性守住了前期收益。从长期收益上看,中证红利指数(全收益)自2019年以来(截至2023/03/03)累计收益约66%,年化收益约13.5%,优于同期主要宽基指数(全收益)。除了在收益端的稳定表现外,指数在波动率,最大回撤端的控制亦远优于主要宽基指数,观察期内指数夏普比率(年化)录得0.7的较优水平,在实现长期收益的同时也具备更友善的持有体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