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数量可观。截至6月9日,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退税资金都用在了哪些地方?产生了怎样的政策效应?
6月10日,在国家税务总局召开的“落实留抵退税政策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表示,税务部门组织开展的企业抽样调查显示,退税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支付薪酬等方面,改善了企业现金流。
谢文介绍,5月份,全国享受退税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0.9%,较留抵退税前的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7.5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退税企业经营投入稳中有升,推动5月份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并较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6个百分点,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到不同企业类型的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助力”上。
一是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是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有力弥补了小微企业资金缺口。5月份,小微企业中的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7.8个百分点,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助力困难地区、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在疫情期间,留抵退税以真金白银为困难企业送上“及时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批发零售、民航、旅游、文化艺术等服务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其中,有81.4万户困难行业企业享受退税2593亿元,5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较一季度加快6.9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4.3个百分点;上海纳税人享受退税526亿元,5月份销售收入达到去年同期的75.9%,较4月份提升24.8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出2.4个百分点,率先恢复生产经营。
三是助力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5月份,六大行业退税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4.7%,较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6.3个百分点;推动六大行业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较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无退税企业高8.3个百分点,增强了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