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是指医疗保险,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参加的社会保险制度。
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减轻因生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项新规定,将于五月开始施行。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医保报销范围内的部分医疗服务、用药和检查项目进行限制,以遏制过度医疗、浪费医保资源的现象,让医保更好地为民服务。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做法将受到限制:
一、限制不必要的体检项目
体检是一种预防保健措施,但不必要的体检项目会浪费医保资金和医疗资源。为此,新规规定,不推荐报销超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体检项目。比如,一些商业性质的健康体检项目,如“保健套餐”、“高端体检”等将不被纳入医保范围。
举例来说,有些商家销售的心脏检测套餐,其中包括多种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项目,费用高达上千元,但其实只有一两项是必要的。这类不必要的项目将不再被医保报销。
二、限制过度开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生为了应对患者的需求或避免责任追究,过度开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新规规定,将限制医生在同一次就诊中为同一病情方案开具大量处方和开具同种药物的数量。比如,过去有些医生会开三四种抗生素药物,现在只能开一种,并且按照规定的用药标准和用量使用。
另外,医生开药还需要遵循“先选用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的药品”的原则。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浪费医保资金。
三、限制过度检查
过度检查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负担,也会浪费医疗资源和医保资金。因此,新规规定,将限制同一病情下的复检次数和使用同种检查项目的数量。比如,一个病人如果要求每个月都做核磁共振检查,那么其超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费用将不被医保报销。
四、限制高价医疗器械和耗材的使用
一些高价的医疗器械和耗材,如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价格高昂,很容易导致医保资金浪费。新规规定,要求医生在使用这些设备和耗材时提供充分的临床必要性评估和经济性评估,确保其真正符合医疗需要,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以上便是新规对医保范围内部分医疗服务、用药和检查项目的限制措施。它的核心是“针对过度医疗和浪费资源”,让医保更加合理、可持续地服务于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