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电力现货分析(电力现货市场有哪些热点)

一、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为重点提及内容梳理:

1、电力市场主体:包括各类型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企业、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

2、各地探索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各地需结合实际需要,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用于激励各类电源投资建设、保障系统发电容量充裕度、调节能力和运行安全。

3、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做好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加强现货市场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融合,推动与辅助服务联合出清,加快辅助服务费用向用户侧合理疏导。

4、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结合各地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建立健全无功服务、黑启动的市场化采购机制,探索爬坡等新型辅助服务交易品种,推进更大范围内的辅助服务资源共享和互济。

 

5、现货市场起步阶段,可单独开展调频辅助服务交易;具备条件时,电能量市场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

二、市场影响

我们认为,本次政策的推出,将从容量补偿、现货市场两个角度在全国范围内确定独立储能的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山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往23年看,我们看好国内独立储能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跑通,带来相关产业链健康化发展:

1、容量补偿机制:

极大利好储能建设,国内储能当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往未来看,各省份的储能主动提高利用率,将能提高容量补偿收入。

2、电力现货市场:

此前的电力现货市场推进,处于个别省份级别(试点省份17年8个省、21年再推5个省),各试点省份的实际运行情况各异。

而此次文件为国家能源局层面发布,未来现货市场有望在全国范围加速推广。

从山东经验看,独立储能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现货市场+租赁收入+容量补偿

山东模式的全国推广,将有望带动国内储能项目主动探索获利可能(不再仅强配作为成本项)。

 

投资层面,储能利用率提升、商业模式跑通,将有望带动下游对供应商的选择从成本优先转向质量优先,未来看好具备产品优势的相关供应商跑出alpha优势。

三、关注发电核心标的

高发电成本背景下成本疏导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无论是实行两部制电价、上调基准电价、提高交易电价上浮比例、扩大居民阶梯电价等市场预期,还是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广东一次能源价格传导机制、山东容量电价机制、蒙西居民农业用户纳入现货市场等当前具体措施...

本质上都是将上游高煤价向下传导至用户侧,电力运营商疏导成本压力的能力不断增强.

电力紧缺背景下保电力重要性大于保电价,用户侧电价不能涨的逻辑被打破,制约电力板块估值提升最大短板逐步补齐,估值中枢有望持续提升。

当前煤价、光伏产业链价格均处于下行周期,叠加近日全国范围寒潮临近,用电需求或激增,火绿电力运营商均有望受益。

 

经济下行压力下,利率处于下降通道,电力作为重资产、高杠杆行业深度受益。

防疫政策仍不明朗,资金风险偏好较低,电力板块防御属性较强。

电力板块央国企集中度高,有望受益于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及估值提升。

重点关注:粤电力A、国电电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