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走低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3085,较上一交易日跌475个基点。这是2008年以来首次收盘跌破7.30关口。
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引起国内外各国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尤其引发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担忧。
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到底在哪?后期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保持持续走低态势?这已成了国内所有企业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也似乎成了一块心病。
导致当前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不外乎四方面:一是央行MLF和LPR的持续下降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致使信贷供给相对宽松,这事际上为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提供了内在推力。二是今年美联储几次大幅加息,但美国通胀仍然高位运行,进一步加剧了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不仅对全球货币贬值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波,人民币也不能幸免,其他国家的货币比如日本、欧元等汇率也出现了大幅贬值趋势。三是从国际收支层面看,银行代客结汇减少,代客售汇增加,这样一来一去,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下降,也符合“美元强,人民币贬”的金融逻辑。四是近期国内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犹存,金融数据、消费数据、投资数据表现不及预期,也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
很明显,上述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化,也难以扭转,依然会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形成较强的推动力,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概率增加,可能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年底或明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跌破8是有可能的。
但广大企业和民众也不用过分担忧,我国央行也不会放任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的,25日9时央行即发布公告称,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这一政策是央行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市场化举措,意在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尤其有利于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
加上之前也就是9月份以来,央行已经三次出手打开稳汇率工具箱:从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加上从8月底至今,央行已经陆续通过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这些市场化操作手段对暂时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起到了一积极作用。
另外,如果央行采取的市场化手段还难以抑制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下跌,汇率波动风险加大的话,央行还有最后“杀手锏”:采取加大在香港市场的央票发行规模,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遏制离岸人民币贬值势头;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流出;还有可能正式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还有一定下调空间。
所以,我们还是对人民币汇率要保持淡定,以客观冷静和理性的心态面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