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非系统风险有哪些(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有何区别)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

(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

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没有确切的定义。整个或大部分经济体系会被金融风险冲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更容易爆发,是因为金融系统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风险的冲击,造成宏观经济领域的重大损失。

 

由于金融体系具有的外部效应非常大,比如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贸易逆差等等,都可能引起银行金融危机的发生,又由于金融风险具有传导性,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失灵。而且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所以我们要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防工作和提升银行体系抵抗风险的能力。

1)货币风险

货币的发行量大于货币的需求量造成物价上涨,汇率的反向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称为货币风险。存续存款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都可能是由M2的快速增长导致的。

2)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潜在可能性称为利率风险。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剧烈变动会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成本和实际收益产生背离,实际成本远远超过实际收益,进而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损失。

 

3)财政风险

政府采用不恰当的财政活动和财政行为,导致社会经济存在各种危害的可能性称为财政风险。例如国家财政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导致财政收支发生变化,市场价格波动,这些都会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

4)国际收支风险

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发生剧烈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称为国际收支风险。例如外债风险、资本项目风险和外汇储备等。而且这些风险通过金融风险的传导性,很容易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2)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分析

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规避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从而减少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

1)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实施都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货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市场的主角,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有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

 

2)对外经营业务的隐患

国际贸易业务、外汇储备、汇率的变动等都会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从而造成金融风险。商业银行会面临汇率风险的考验,是因为肩负着资金结算和资金缺口补偿的责任。例如一国负债规模太大,偿还国际债务就会出现许多困难,甚至无力偿还。所以债务投资收益和债务规模可以决定金融风险的大小。

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1)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于银行本身的原因,在金融活动过程中所出现可能性损失。归属倾向于分散性风险。而银行可以通过完善本身的经营管理、资产流动性、资产配置水平等抵御金融风险。

1)资本风险

资本风险是指由于在金融活动过程中,商业银行由于拥有了太过少量的资本金,所以致使其缺少对负债的偿还能力,因而也使得商业银行自身在面临金融风险时将遭受到巨大金融风险的威胁。资本金的有效补充将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风险,增强商业银行的自信心,也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保障。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到期,但交易对方不能履行还款的义务,而使商业银行、投资者遭受的损失。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二类,第一债务到期时,银行贷款没有被企业及时、足额的还款,而是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造成的信用风险。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下降,大量居民集中到商业银行挤兑存款,而银行的储备资金不足,就会造成信用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其货币流量发生变化,造成其损失。货币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所以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参与者行为不当和制度不完善,都会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成本,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不能偿付期满的欠款和应付资产增加的金融风险。尽管在这时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当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严重不合理以及资产的变现效率能力差时,会发生流动性风险,长时间发展下去,造成商业银行的停业。

5)操作性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操作人员、内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信息系统等方面不完善,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外部风险事件可能也会给其带来一定损失。操作性风险难以计量,是因为其表现的形式多样,而且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2)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分析

1)信用风险仍是主要风险

对外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而贷款就有可能造成不良贷款,导致商业银行的损失,造成商业银行损失的一个首要因素是信用风险。我国正式进入WTO大家庭后,中国的金融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前进,这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款合同的完善、贷款途径的安全、贷款人信用评级等等,也可以吸取国外优秀银行的管理方式,向国际化管理迈进。

 

2)操作风险频发

业务流程不合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和员工操作不当等,都会产生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也是目前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主要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日益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加和数量规模的快速扩大、银行业务规模不断的扩大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广泛使用,这都使得商业银行所面对的环境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日益增多的各种经营操作也导致商业银行要面对更多潜在的金融风险。

3)市场风险趋于隐蔽

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都使得市场风险更有隐蔽性。在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更多应该是提高自我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是因为价格机制本身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调控作用更加的关键,以及对汇率风险与市场利率风险之间的作用。扩散性是经营风险的一个特点,当某一大型商业银行出现市场风险时,会造成其他商业银行,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受到威胁。

 

4)金融创新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产品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增加其利润,但同时,商业银行的债务复杂和交易过程中承担的金融风险加大。而且金融衍生品的组成和因素相当繁杂,所以在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中,政府监管政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对我国商业银行能有效抵制金融风险有重大的意义。

三、人民币国际化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关系

通过“三元悖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替代理论的合理运用,详细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我国根据自身的实际国情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开放加大,促使资本流动更加活跃,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扩大。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说明人民币被各国认可的程度越来越高,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作为人民币的主要持有者,参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日益增多,促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和发展空间的扩大,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