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被城投债刷屏了,很多人担心城投债务过大的问题,但我认为城投债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讲城投债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当下的金融借贷市场。用大家最为熟知的银行举例吧,在大家印象中存款一直都是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储户对于银行而言就是甲方爸爸,多年前存款立行是银行普遍的共识,但现在我不得不告诉大家,这种思维要转变了,随着M2的增长和经济的低迷,市场地位已悄然互换,银行对高息存款已视为鸡肋,反而对贷款客户趋之若鹜,多年前到银行陪吃陪酒陪笑脸的贷款客户如今也扬眉吐气了一把,反而成了可以挑挑拣拣的甲方爸爸,其他金融机构也大体类似。城投业务对金融机构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边角料,而是真正的饕餮大餐。也许有人会说,金融机构会从风险角度考虑对城投断贷从而迫使城投暴雷,但我认为金融机构不忍、不敢也不能让城投暴雷。
先说说为什么不忍,面对一边是每天都要付息的资金成本,一边是各机构抢破头的融资客户,城投资金需求大,回报稳定,对信贷、发债、基金、信托各种产品来者不拒,简直帅的不要不要的,金额机构怎么忍心用抽贷这种人人喊打的方式引爆危机,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国企,一届人干一届的活,没有理由让雷炸在自己手里。
再说说不敢,也有人会说保不齐有个别愣头青逼着城投还钱从而引爆债务危机,别忘了,我们国家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信用的背后是全体居民的储蓄。某城投前几日爆出债务危机,宇宙行过几天便公开发声开展授信支持,这就是体制优势。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流动,只要有资金,就会流动起来,依照目前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有货币短缺的情况。至于优先流向哪里,不过是大佬们按一按手中的遥控而已。
最后讲一讲为什么不能,都说某企大而不能倒,但区区两万亿,何足挂齿,资产总额也有2万多亿,打折处理也有一万多亿,实际缺口可能不足5000亿,用几年时间消化一下,不至于伤筋动骨。可是城投债才是实打实的大而不能到,不说金额上就大了几十倍,城投可是带动地方基础建设的发动机,几十万亿负债不是进了某些人的口袋成了他们的海外庄园和爱马仕皮带,而是化成了无数条公路、无数个保障房,确实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这样的城投如果倒下去,只会导致无数个项目的供应商无法回笼货款;拖累全国的金融机构产生大规模的坏债;引发政府公信力危机,最终买单的人将是全国老百姓。
这么大的债务怎么办呢,其实从宏观上来看,大可不必过于焦虑,会计上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从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上看,城投债也是资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只要有人口,有产业支撑,城投债就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今天的50万亿,10年后,50年后还是个事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