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糟糕的市场教会我们一件事:
敬畏风险,资金的安全比收益更重要!
连银行理财都打破刚兑开始出现亏损,
给市场带来恐慌的同时,也让很多投资者陷入迷茫,不知道该买什么理财好。
于是保险开始“趁虚而入”,以低风险和高收益吸引了一波关注。
最火热的当属增额终身寿。
这类产品以复合增长率3.5%作为卖点,
要知道,在当下理财市场,3.5%的收益率基本上是天花板水平。
(目前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比3%略高,3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5%左右,还要靠抢,R2级别的银行理财,大概在2%-3%之间)
但实际上,宣称3.5%的增长率,并非真正的投资回报率,而是保额增长率。
保额的增长、减少还是固定,只不过是保险公司预先设定的参数设计。保额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完全是两个概念,保险公司以此混淆概念,让很多不明真相的民众跟风购买。
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3.5%的增额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前几年大家应该有看到过4.025%这个数字吧?
这个跟现在的3.5%是一个意思,指的都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行业内把4.025%代表年金,3.5%则代表增额终身寿。
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两个数字?
因为这是产品收益的上限,是监管制定的,是所有保险公司不可逾越的红线。
关于这两个数的历史,可以参考这张历史图:
目前我把市场上的信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吹嘘预定利率达到3.5%,拿保额增长率故意来混淆,以假乱真,但实际上差的远。
第二种是实际收益非常接近3.5%,是真的好产品,懂的人会自己去算收益做对比。
可问题是普通人压根搞不懂这些专业的东西,很容易被误导。
所以把收益讲清楚,我觉得对用户非常重要,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好了,我先来说说什么是预定利率?
长期的保险,一般是保险公司先向客户收取保费,在多年以后(当风险发生时,或者当给付条件满足时)保险公司才向客户给付保险金。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借用了客户的资金,就要给客户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成本,
又叫投资回报率,这个回报率就是预定利率的概念。
比方说,有一款年金险,承诺在5年后给客户返还1,000元。
如果保险公司采用4%的预定利率,不考虑其他的费用成本,那么在今天,保险公司就需要向客户收取822元:
1,000 ÷ (1 + 4%) ^ 5 = 822
这里预定利率所代表的4%,可以看做是保险公司给客户资金增值所使用的投资回报率。
有人说这不很简单吗?懂理财的人都知道这个概念。
那你就不懂保险了。
这里说的预定利率其实不等于实际回报率。
我拿定投基金来举例,我们把钱给到基金公司,然后基金经理来帮我们来打理资产,享受投资收益。
是不是平台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还有申购费和赎回费?
这些都是成本,是需要客户掏的。
同样,把钱给到保险公司,他们也要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
一张保单所涉及的费用成本通常包括:
- 保险公司销售一张保单所需要支付的获取费用(销售提成);
- 保险公司经营所产生的固定成本费用(工资、房租和日常开支等);
- 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所需要分摊的风险成本;
- 保单早期退保需要承担的退保费用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到手的回报率一定是低于预定利率的,不管是4.025%还是3.5%,都只能是接近。
如果高于则违反监管规定,行不通;如果相等,说明费用成本为0,保险公司难道倒贴吗?这也不符合逻辑。
用户不了解预定利率,就算想搜也搜不到,因为这并不属于保险公司需要强制披露的信息。
当然,有的公司为了造势,会主动将使用的预定利率披露出来,作为宣传使用,比如4.025%和3.5%。
再强调一遍,这不过是营销手段,不代表真实收益。
前面说到费用成本,每家保险公司的费用成本不一样,
相同预定利率的情况下,费用成本假设高的产品,实际回报率低;费用成本假设低的产品,实际回报率高。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有的因为后期扣费很低,实际收益率后期能达到4%的水平;但是有的因为扣费很高,实际收益率甚至还不到3.0%。
因此,我们在挑选保险产品的时候,不要只看预定利率,重点要算一下内部回报率(IRR)才是最靠谱的。
IRR网上很多科普我就不说了,说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
1、IRR是复利,也就是利滚利,银行存款是单利。
如果把复利转化为单利,数字会提高。
某些业务员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故意把复利换成单利,给客户造成高收益的假象,这点一定要注意。
算收益的工具很多,小程序,招商APP或支付宝里都有,多花2分钟时间验证一下,总比少赚几万要好。
2、停售不全是炒作
因为3.5%停了以后,后面只能买3.0%或者2.5%,收益要少很多。
这两年利率的趋势大家看到了,再参考西方发达国家,未来利率一定是下行的。
如果正好你有需求,现在确实是比较好的时机。
但有些炒作完全是放大焦虑,强行推销,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配置的。
3、看下去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超过3.5%的只有6家保险公司,太惨了。
如果一款产品承诺3.5%的保底收益,保险公司是要亏钱的,窟窿大了公司就会出问题,有可能引发系统风险,这是监管绝不允许的。
买保险图的就是放心。
万一你买的保险公司经营亏损,股权被质押,偿付能力不足,评级下调等等,甚至有可能被接管,我相信这种感觉不太好。
所以还是那句话,产品对比只是一方面,公司品牌、售后服务等也是价值的一部分,这些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去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