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股票pe是什么意思(关于PE投资的探讨)

 

0o寻找钻石o0:我的安全边际建立在“成长”的基础之上,“成长”是最有力的投资武器而不是所谓的低PE低PB投资,虽然不赞成以过高的价格买入股票但是同样对低PE、PB投资的有效性保持质疑。

最后遇到你:低PE投资是有效的,只是不适合用在海天这一类标的的投资而已。在成熟且经营稳定的企业那里,低PE投资才是有效的(比如格力,茅台,长江电力,大秦铁路,中国银行等)。

关于怎么进行低PE低pb确定性投资,雪球上理解最深入的是yujia,其他的要么是刻舟求剑,要么是事后诸葛亮而已。

顺便说一下,去年我的重仓股里面包含中国银行(中行转债),长江电力,工商银行,大秦铁路,中国电建等低PE股票,今年则是以高PE的海天,张裕为主,事实证明低PE投资和高PE投资同样有效,怎么用,什么时候用要看市场大环境。其实在我的投资辞典里“低PE投资“和“高PE投资“并不泾渭分明,要说我是什么投资,我觉得是“低估值投资“。PE不过是市场情绪的反映,高或低也只是市场估值而已,何必被市场估值牵着鼻子走呢?

yujia:呵呵,我也凑个热闹,去年曾经专门发帖分析过低PE的逻辑(后来撤下了),简单说说我的认识:

1 PE=价格/业绩,则可以出现两类低PE,一类是业绩相对恒定,而价格低廉造成的低PE;另一类是价格相对恒定,但业绩增长,同样可以造成低PE。

2 由于周期性的客观存在,投资人可以难度不大的在市场熊市阶段,寻找到价格类低PE,进行投资,这类投资的难点是未来业绩需要稳定,因为毕竟市场的投票结果是抛弃了此类企业,因此,投资人多以选择身体健壮,能够熬过经济低迷的大型优质企业为主(成长性就自然被放弃)。

3 而业绩增长类的低PE投资,同样是可行的,但难度往往更大,一方面是业绩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个要比判断企业体制难得多;一方面,业绩向好时,往往处于溢价阶段(有时溢价还非常高),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增长率陷阱。

4 鉴于对美国百年历史的分析结论,放眼到10年(其实8年以上就可以),企业业绩平均增长率超过15%的,可以用凤毛麟角,基本没有来形容,虽然国内市场看似不同,但只要分析一下相关数据,也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即高成长不可期待。

5如果能够清醒的认识到,高成长的巨大不确定性,则市场给予的高溢价,就会现实的成为投资人的陷阱,黑格尔教授在《投资人的未来》一书中,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此类问题,以及给投资人带来的巨大伤害。

6 如果高成长不可持续,高溢价为陷阱,则低PE投资的方向就已经明确,转向价格类的低PE,虽然同样具有着不小的难度(搞清楚企业真实的情况是很难的),但确实可行的,结合安全边际,投资人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7 我自己粗略的以上个周期,按照价格类低PE做过投资回报模拟,结果是:只要是严格按照低成本、稳定业绩、持续高股息的做法进行周期性投资,则上个周期的复合年回报均在20%以上,这个成绩对于投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投资,方法多样;

但成功投资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确定性;

如果你消除了自身投资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你也就预知了投资未来,那你自会成功;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消除投资实践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如何能够预知未来?

因此,我选择了利用价格、稳定业绩、持续高股息构造投资的护城河,尽量降低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期待对自己形成最大保护!

希望我说清楚了!哈哈!

最后遇到你:低PE投资也有风险,一是对企业成长周期的误判买入处于衰退期的低PE股票踏入“价值陷阱“二是低PE投资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难以估算,比如03年时有五朵金花行情,当时钢铁,汽车,机械,基建等股票PE绝对值确实很低,但同时也有20PE的华兰生物,20多PE的贵州茅台,30PE的苏宁电器可以选择,它们PE绝对值不低,但实际上相对成长性(高确定性的)来说估值很低。当然,市场整体低估,无论是高PE还是低PE当时买任何一只股票都能赚钱,但以长期投资的角度(比如十年)当时买3PE的唐钢(后来并入河北钢铁)和30PE的茅台谁更超值和盈利确定性更高呢?

yujia:是的,价格类低PE是有风险的,风险来自于企业未来,毕竟我们是同市场截然相反的态度,但是,我们需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不论是哪种低PE投资,你为何愿意付出高溢价?

2 不论是哪种低PE投资,企业的业绩都具有不确定性;然而,成长性判断和平稳度判断,哪个更具有不确定性?

3 对于价格类低PE,我们需要的未来业绩稳定,能够熬过低迷,加上价格安全边际的保护,以及股息对成本的下压,我们可以构成一个自我保护的护城河,一旦业绩出现问题,我们可以从容判断或退出;

同样的,对于成长类低PE,我们需要未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否则溢价会崩溃,企业的利润分配由于溢价因素变得失去保护能力;只有业绩持续不断的超出市场预期,以及市场热度不减,我们为此付出的溢价成本才会安全,但是,这种情况的难度是否过高?不确定性是否过大?

4 我们发现,在市场低迷状态下,投资人不愿谈及成长性(大家的心态是悲观的),而在市场亢奋的状态下,投资人不愿谈及低估值(低估早已被消灭);我们应该问自己,影响我们态度的,是不是价格的起伏?而对价格起伏所造成的态度转变,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是否正在犯错?

投资,如果依据价格上涨为基础(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上涨),则这类投资就是愚蠢的。(巴老所言)

投资,如果能够以生意的逻辑进行,则这类投资就是聪明的。(格老所言)

与企业合伙做生意,不论市场低迷或亢奋,我关注的只有:

1 他的生意是否稳健(增速我不关心),我能否看清楚;

2 他的利润是否合理的分配给我,我的回报率是否满意;

3 他的出价是否合理甚至给我优惠(我不喜欢乱花钱);

我愿意在市场抛弃的群体中,找寻市场的错误,因为我相信,市场的投票器经常犯错,而我们可以做到的,是用自己的标准,称重!

寻找钻石:其实也不是否定低PE.PB的投资,比如格力、美的历年来成长性都不错但是市场给出的溢价却不高(这类型的企业的股价上涨仅仅只是单击效应),低估值是行业因素(假设行业不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那么行业所处的公司的估值也是恒定的)但是估值的提升一定是成长的因素(白酒行业就是因为行业发生变化才会影响整体的估值下降)。

puerta:很不错的逻辑!但关键还得在周期低谷选择出手。对企业成长性的判断,是最难得,我认为现在多数人只是在人云亦云。

yujia:是的,其实我认为我的方法依然处于投资的低级阶段,需要择时保护自身,如果能够对企业判断清楚,则可以像投资大师们一样,完全忽略周期。

但是我现在还做不到,依然需要周期来降低难度。

puerta:你这是一种保守稳健的方法,但不能说处在投资低阶段。因为真正能看懂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多么不容易,很多业内的专家也无法做到。就比如说李河君的薄膜太阳能…

yujia:是的,其实我的内心想说,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面对美国上百年股市的运行,面对欧美企业动辄近百年的运营历史……

不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甚至是我们这个经济体,我们实在是太年轻,经验太欠缺,甚至我们经常会做过于幼稚的事情……

所以,在投资上,针对我们自己的认识不足,经验不足,经历不足的问题,我更愿选择保守的做法,我不愿轻易相信企业,我更愿看到自己的实际投资回报,我更希望能够建造自己的投资护城河,构造自己的投资堡垒。

正如巴老所言:永远不要亏损!

这是我的投资起始,也是贯穿我投资始终的唯一脉络!

我翻看了一下这篇讨论的基本缘由——海天味业,那我也谈一点点粗略的看法:

1 海天味业,其产品是3、4年前开始进入我的生活的(老妈介绍海天酱油),我认为,这几年企业的发展非常不错,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从对手手中获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我想这一定源于企业产品独到的定位,与企业独到的运作方式,这种成功,完全可以写入市场教科书,非常经典的案例。(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海天的产品,口味不错)

2 由于在熊市中,其并未达到我自身的投资要求范围,所以,未被关注。

3 对现在的看法,我的做法很简单,35倍的市盈率,这种溢价是我无论如何也不可以接受的,他需要在未来5年,持续保持30%以上的业绩增速,投资人的成本才可确定为安全;未来不确定,今天的判断最好不要过于乐观。

4 如果真的十分看好企业,那我们应该学会等待,等待市场给予的错判,同时也是验证企业的最好方法。

但如果,我们今天给予了如此高的溢价,而市场对企业的投票出错……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你能确保,自己的反应,快过市场吗?

最后遇到你:我赞成低PE投资分为价格类低PE和成长类低PE投资的说法,但无论是哪一类低PE投资实质都是投资企业,要以“生意的逻辑“(而不是价格波动)来投资,从这个角度分析,其实也无所谓去分高PE和低PE(因为相对生意来说,PE高低是相对的)投资,总之都是“PE投资“就是了。至于如何判断高低,用你说的方法结合生意逻辑分析就可以。

yujia:是的,只不过我选择了难度较低的一类,也是多数投资人不喜欢,或嗤之以鼻的一类(其实经过历时计算,收益率相当不错)

我想对于成长类投资,与人的天性乐观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而我则属于例外,先天运气欠佳+多年的挫折,造就了我现在的状态,我只喜欢从最坏处,去思考解决问题……

哈哈,所以我的生活,十分的单调而枯燥,但是我自己却很喜欢.

寻找钻石:看兄台的言论应该是属于低风险投资类型的吧

,我认为低PE出现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在市场极度极端的时候比如大熊市和黑色事件的的出现,另一种是行业的因素造成的低PE,它们的价值线是平的(这一类低PE是存在风险的,比如银行业从30PE甚至是40PE下滑的时候你很难判断究竟多少是合理,而这一类的低PE其实就是风险积累的过程)。

我之前回过头翻阅了一些成长性充足的大牛股,长期以来它们的估值可都不低呀,比如云南白药、恒瑞医药等常态中它们的PE一直都保持在了35PE之上,这类公司要说好的价格恐怕只有在熊市里去寻找了。

yujia:兄台所言没错,我没有把黑色事件囊括进来。

我只是从基本逻辑上,将价格低估与成长性,均包含在低PE的类别。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孰优孰劣,而在于投资人自身;

只要投资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能够确定,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则可以认为是成功的。如果能够经历周而复始的周期检验,那这种模式就是经典的。

(投资大师们的根本是相通的,只是各自的发功领域不同而已。)

鉴于我当前的能力,我选择了价格类低PE投资,尽力去依照能力,保护自我。

只要不亏损,赚多赚少,都应该满足!

最后遇到你::“低PE“或者“高PE“都是表象,要明白市场给低PE或者高PE的逻辑,如果仅是市场的偏见,那么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是“厨房里的蟑螂“,那么“低PE“本身本身就提示着风险,这些需要投资者对生意逻辑的深刻理解和对企业的长期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常人对高PE风险的警惕性远高于低PE风险的认识,这也和简单的数据比较比生意逻辑分析更直观和简单有关。

欣赏老兄的态度,低PE提供了相对的安全边际,而绝对的安全边际是没有的,大小取决于投资人的能力圈。兄台对自身能力圈的认识很清楚,所以选择“价格型低PE“作为自己投资的主要方法,这也是很多貌似“聪明“的投资者学不到的。

寻找钻石:哈哈 我其实也没有否定低PE啦,我当然也是希望找到优秀的成长而估值相对不高的企业了,我也更不会支付过高的溢价我只是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任何的投资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行业与公司的理解之上的,我可能是属于你所说的成长PE的投资者但是我依旧对价格PE保持一定的质疑态度

yujia:是的,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市场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均值回归。

如果中国市场的前20年,给予了他们这么高的估值,那么,未来的高概率,还会继续、持续、长时间的给予他们这么高的估值吗?

我担心会均值回归!

同样,对于企业业绩,我想给兄台一些统计数据:

1《投资者未来》中的统计结论:在47年中,投资年回报率超过16%的公司,仅占3.2%。

2 巴菲特在2000年的一段话:70~80年,在200家盈利最高的公司中,能够维持年平均增长15%的公司,凤毛麟角,几乎没有。而在2000年后的盈利最高的200家企业中,在未来20年中,能够维持年平均增长15%的公司,绝对不会超过10家。

结论:多么可怕的数字,多么可怕的结果;

结合中国的20年的历史,你是否与我同样认为,均值回归,将会是未来的主流。

所以,我十分的担心,高溢价、高预期,会给投资人自身,设下多么巨大的陷阱。

记得巴菲特是在1988年,对可口可乐的投资中,才将其投资价格描述为:用合理的价格,买入最优秀的公司。

试想,当时的巴菲特,资本已经雄厚到何种程度,经验已经丰富到何种程度,其才在投资40年后,将自己的标准,由低估转为合理,而我们现在,是否这样做得有些过早?

所以,还是需要未来的实践,去验证今天的逻辑呀,哈哈!

最后遇到你: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优秀的成长企业和整体性低估的投资机会一样稀缺。巴菲特早期是用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但后来因为美国股市长期牛市巴菲特发现烟蒂式投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才采纳芒格的建议做了几笔费雪式投资(比如可口可乐,比亚迪),投资者有自己的投资风格很重要,但也不要钻牛角尖,认为自己只能做这样的投资,适当尝试一下,扩增自己的能力圈也是“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不怕失败,才能进步)。

我也是极度厌恶风险的人,所以才不想去做实业。证券投资也一样,在能力圈允许和结果可承受的情况下适当冒险可能不是坏事,失败无伤大雅(也能汲取失败教训),万一成功长期受益。

yujia:针对最后一句,提醒一点:

对于投资,牛市中的经验往往存在致命误导,而熊市经验往往让人走得长远。

所以我们会看到,熊市中会出现成功者,而牛市中多出韭菜。

很幸运,我们刚经历了一个大熊市,我们一定要对随之而来的牛市经历,处处提防。

寻找钻石:我总结了一下我的观点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过高的溢价我不会去支付而过低的估值我始终保持质疑(因为我要判断是风险还是机会),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我还年轻还嫩了点 哈哈 感谢与兄台的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