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塞力医疗最新分析(塞力医疗单季度转亏的原因解析)

8月17日,塞力医疗(603716.SH)股价继续下跌,当日报收12.37元/股,近两个交易日跌幅6.01%。前一日晚间,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半年报业绩情况的说明公告,对收入下滑及利润大幅下降等情况进行了解释。

资料显示,塞力医疗处于体外诊断试剂流通领域,自2017年开始切入医疗信息化SPD供应链管理领域,目前拥有医疗检验集约化(IVD)和医疗耗材集约化(SPD)双主业。

单季度净利再次转亏

医疗检验集约化(IVD)指公司与医疗机构等客户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公司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供客户使用,并向其销售体外诊断试剂和耗材,收入来源于体外诊断试剂耗材的销售;医疗耗材集约化(SPD)即将类似模式拓展到了医疗耗材。公司主要客户为医院等医疗机构。

受新开拓SPD业务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塞力医疗近年净利润水平持续低迷,2020年收入增长超16%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7.87%,2021年更是出现亏损。

据塞力医疗8月15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1.5亿元,同比减少4%,归母净利润约168万元,同比减少48.51%;此外,公司净利率再创上市以来的半年度净利率新低,仅1.12%。

在半年报中,公司未对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原因进行明确解释,8月16日晚间,公司才补充披露了一份关于业绩情况的说明公告(以下简称“说明公告”)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

在说明公告中,塞力医疗称,2022 年上半年公司运营情况基本正常,但受疫情持续影响,以及部分客户业务合同合作到期终止等原因,收入同比减少;同时,因为费用增加及信用减值增加等原因,利润同比下降。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塞力医疗的情况或更让人担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塞力医疗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15%,净利润亏损近1300万元。此前的2021年,塞力医疗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单季度亏损,2022年一季度刚盈利,未曾想到二季度再次转亏。

如说明公告中提到,各项费用和信用减值损失的同比增加是塞力医疗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塞力医疗解释称,销售费用增加380万元,主要原因系北京京阳腾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增加强生品牌的耗材业务,导致公司销售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上升;财务费用增加704万元,主要原因系融资成本上升所致。

管理费用增加522万元,与上海塞力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善第二总部管理职能以及武汉塞力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生产基地投产,相应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上升;湖南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装修费用增加等因素有关。

坏账准备仍是“心头之患”

除了费用外,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也影响了利润水平。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塞力医疗上半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1800万元,同比增加73.14%。但塞力医疗对这一情况的解释和报表披露内容或有差异。

具体而言,塞力医疗在说明公告中提到,子公司郑州朗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约870万,主要原因系去年同期收回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货款2251万元,前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在上年转回。

但记者查阅2021年半年报发现,塞力医疗在2021年上半年并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转回。

对这一看似矛盾的情况和其他相关问题,记者向塞力医疗方面发送了采访函,同时拨打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的联系电话进行询问,但一直无人接听。截至发稿,采访函也未能得到回复。

事实上,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规模持续困扰着塞力医疗。公司在解释2021年亏损原因时提到,因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各地医保支出较大,2020年及2021年医院整体收入规模下降,医保回款受影响,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款延期。公司当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700万元,直接导致了当年的亏损。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塞力医疗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22%,在454家申万一级行业为医药生物的公司中位列第18。截至2022年6月末,塞力医疗账面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1.72亿元,上半年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2712万元,这一金额是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2倍有余。

塞力医疗曾表示,公司在2021年积极梳理应收账款情况,通过发行ABS、挂牌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诉讼回款等举措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以降低公司成本。但从目前的业绩情况看,相关举措收效不明显。

此外,公司前不久还因挪用募集资金、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问题被监管处罚,详见银柿财经此前报道《挪用募集资金、业绩预告变脸,塞力医疗被处罚,实控人已悄然“减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